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国家助学贷款中央地方博弈到几时

2012-08-18 06:1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对一些地方政府在贫困生助学贷款上的拖拉,教育部史无前例的发飙终于起到了效果。在“炮轰会”的第二天,天津连夜就拨出去了300万贷款;另一个众矢之的海南也连夜行动起来。态度可谓180度的大转变!地方政府如此买账,显然在于教育部手中掌握着某种让他们欲求的资源———办学经费和招生指标:如果他们在贷款问题上一意孤行,教育部将会减少当地高校的各种招生计划,暂停硕士、博士点审批;财政部将会不安排对地方高校的共建经费,减少年度教育专项的转移支付资金。这两招可谓招招见血,似乎死死地牵制住了地方政府和高校的命门:不想丢掉经费和招生指标的话,就老老实实地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吧———这似乎是中央与地方一个完美的博弈。然而,这是一种“威压式”的非均衡博弈。在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出“减少招生指标和经费”的“要挟”后,地方除了“豁出去”割舍经费和指标外,并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回旋余地———要经费,就得听中央指令落实助学贷款;不听中央指令,就卡死你!这本质上并非博弈,而是一种披着博弈外衣的行政强制。如果博弈是均衡的话,地方政府和高校就可以向中央要价:不能把问题都归结到地方身上啊,从财政部到教育部,中央承担了应该承担的责任了吗?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仅有3。28%,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国家投入的蛋糕没有做大,怎能苛求地方政府、高校和银行做太多的贡献呢?显然,这种威压式的博弈中,教育部和财政部是在回避自身的责任!在“经费”和“招生指标”的威压下,地方政府似乎被教育部驯服了,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似乎得到解决———可这种暂时的解决是以“回避了旧的矛盾”和“制造了新的矛盾”为代价的,当这种脆弱的稳定有一天被打破时,助学贷款问题会以更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说这种威压式的博弈对教育是饮鸩止渴。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