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调查显示超8成受访者称中小学校际差异大

2012-07-31 10:16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万人民调:82.3%受访者直言中小学校际差异大

  75.2%受访者支持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际流动制度,62.3%的人建议政府重点扶持薄弱学校

  《北京晨报》今年4月报道,武汉淡化中小学教师校籍,规定中小学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不得超过6年。

  为确保教育公平,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然而,当下中小学学校之间存在差距,重点学校人满为患,薄弱学校招生困难,入学择校大战仍在上演。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18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2.3%的受访者直言当前中小学校际差异大,其中33.7%的人认为“非常大”,48.7%的人觉得“比较大”。受访者中,45.7%的人是家长,11.8%的人是教育工作者。

  62.9%的人认为政府给重点学校的投入和资源更多造成校际差异

  60后的田女士居住在河北省某县城。她说,虽然县里规定学生就近入学,但县城和农村师资力量“严重不均”。“乡里很多老师还要忙农活,教学质量根本不行,升学率很低。县乡择校情况特别厉害。”

  在河北某镇中学任教的秦老师说,从老师水平、教学设施来看,自己所在的学校与县重点中学差距并不大,但就是招不上学生。好的私立学校数量也吸引了大量生源,使镇中学的招生情况进一步恶化。她所在的学校已连续多年招生困难,每年老师都被“分配指标”去招生。

  造成校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2.9%的人认为是政府给重点学校的投入和资源更多;63.2%的人觉得是优秀教师更愿意在重点校工作;50.1%的人认为是重点校不愿放弃“择校费”这个巨额收入;50.7%的人指出是家长有“名校”情结;52.6%的人认为重点校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苏君阳认为,国家过去实行的重点学校政策,使得资源配置倾斜,重点学校形成了传统优势。薄弱学校无法吸引家长,只能越来越薄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过去传统的资源配置模式导致教育经费保障一直是以县乡财政为主,县财政与乡财政之间的不均衡决定了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为提高办教育的政绩,往往把好的教育资源提供给少数几所好学校,形成一个升学的链条,薄弱学校获得的财政投入不够,导致其师资力量弱、办学条件差、招生情况差,于是薄弱学校越来越薄弱。

  48.6%的人认为校际不均衡会导致校长权力扩大,滋生腐败

  校际不均衡会产生哪些影响?调查中,68.0%的人认为会导致教育资源不平衡,学校两极分化;62.6%的人认为会导致“择校大战”日益激烈,加重家长负担;54.3%的人认为会导致名校规模越来越大,普通学校招不够人;51.4%的人认为会导致普通学校学生难以得到优质教育;48.6%的人认为会导致校长权力扩大,滋生腐败。

  对此,75.2%的受访者支持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际流动制度;62.3%的人建议政府对薄弱学校重点扶持。

  秦老师所在的学校已开始实行教师流动制度。以镇为范围,教师三年一轮。参与轮教的教师要到镇其他学校教学一年。但秦老师发现,这一制度在执行中存在阻力和弊病。“学校规定教师参与轮教,不轮不允许晋级,但其实轮了也不一定晋级,教师根本没有积极性,流动产生的居住问题也没人解决。”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