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物理学科 >

核科学与核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2012-08-05 11:38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北大物理学院叶沿林院长在北大物理学科9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叶沿林 2003年10月25日

    各位领导和来宾、各位前辈校友、各位老师和同学:

     我们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建立90周年。我代表物理学院的300多名师生员工,向九十年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其他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全体物理学科校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帮助北大物理学科发展的各级领导、各兄弟单位和各界人事表示衷心感谢!

     90年来,北大物理学科经历了许多体制变化。1913年,北京大学设物理门,开始招收物理本科学生,这是我国高等物理教育的开端。1919年,物理门改名为物理系。1937至1946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在抗战期间南迁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联大结束,北大物理系迁回北平。1952年,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物理系的大部分和清华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的气象部分合并成新的北京大学物理系。1950年代,物理教育事业大发展,从北大物理系分出了地球物理系和无线电系,又设立了技术物理系。1983年,在技术物理系基础上建立了重离子物理研究所。2000年,从原地球物理系中分出天文学系。2001年5月,学校决定成立物理学院。物理学院由原物理系全部、原地球物理系的大气科学专业、原技术物理系的核物理专业及辅助机构、原天文学系全部、原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全部,以及一些交叉研究机构合并组成。90年的积累,使物理学科拥有丰厚的学科资源,包括2.5个国家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院目前有约300名教职工,其中教师约200人,含13名中科院院士、6名长江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87名教授。

     北大物理90年来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在于它的人才培养。沈克琦、赵凯华先生主编的《北大物理九十年》一书,详细记载了到2001年为止北大物理学科招收和毕业的学生的完整资料。我大致统计了一下,在1952年前的近40里,北大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约440人,平均每年约11人。1952年后的约50年里,北大物理学科毕业本科生约10000人,平均每年约200人,年均数量相当于解放前的18倍。研究生教育自1930年代起,到1952年共招收研究生约40人,平均每年约2人。1952年后共招收研究生2015人,其中90%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中招收的,也就是平均每年约100人。90年来培养的人才,在物理科学的发展、祖国的科教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中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有国际知名的电机工程学家张守廉和天体物理学家黄授书,有后来成为两弹一星元勋的郭永怀、陈芳允、朱光亚、邓稼先、于敏、周光召,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昆先生,有获得中央军委授予“国防科技模范”称号的钱绍钧先生,获得党中央授予“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典范”称号的蒋筑英先生,有受到党中央表彰的雷雨顺先生。按不完全统计,在北大学习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至少107名。北大早在1925年前后,就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包括实验教学在内的物理教学体系,影响和带动了全国的物理学教育。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我国高校的大部分物理学教材都由北大率先编写。改革开放以来,物理学科出版教材及参考书150多本,87年以来获得教材和教学成果奖60余项,其中国家特等奖3项,国家优秀奖11项,国家一等奖3项,国家二等奖6项,部委一等奖13项。1991年,物理学第一批设立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经过10年的建设,人才培养基地通过验收正式挂牌,并历次被评为优秀基地。目前,学院有8门课立项为教育部创名牌课程,其中5门被评为优秀名牌课程。教学实验室经过世行贷款、211工程、985计划等的重点建设,具备了优越的条件。按照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两年里,物理学院举全院教师之力继续改革本科教育体系。2002年,本科按照一级学科招生,2003年,改为按照学院招生。经过多年酝酿和广泛讨论,自2003级入学起,本科教学计划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实行导师和教学计划指导下的完全学分制,着眼于培养具有良好物理基础,适宜在多种领域工作的杰出人才。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课程按照模块化,滚动式的方式开设。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第一次向学生发放了完整的课程手册,为学生选课提供充分的信息,同时配备导师指导。未来几年,我们将围绕新的教学计划加强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准。

     北大物理学科的科学研究始于1917年成立理科研究所,1930年又筹办研究院。解放前,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物理系的师生们在光谱学、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大物理在学科建设中屡开先河。1955年从全国各地抽调胡济民、朱光亚、虞福春等在北大建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核物理专业。1956年,在北大物理系,国家集中了北大、复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五校师生在黄昆、谢希德教授主持下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的大力协助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球物理专业。70年代,北大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分出一部分人员与其他系教师共同新建了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在物理系则逐步发展了理论物理、半导体物理、金属物理、磁学、能谱、光学等研究领域。改革开放以来,科研工作和对外交往空前活跃。由教育部批准,在80年代建立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90年代建立了国家和部委重点实验室,研究条件大为改观。在层子模型、粒子与核理论、天气动力学、环境遥感、稀土永磁合金、高温超导、多孔硅发光、表面物理、超导加速器技术等诸多方面取得比较重大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3项,部委级奖励共55项。近年来,在211工程和985计划的支持下,物理学院的科研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承担了大量重大重点科研任务,对外交往合作也十分活跃。

     目前在物理学院,老教师仍然发挥着传帮带的重要作用,而师资队伍的主体,已经是文革后的毕业生,一批比较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正在成长起来。但我们的队伍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还远不能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需要,8个重点学科的状况也很不平衡。我们有学术自由、求真务实、刻苦奉献的优良传统,但也需要加强团队精神和对社会需求的关注。我们需要继续改善硬件条件,但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建设高品位的学术殿堂。北大物理学科走向一流的路还很长。我们在这里工作的教职工,肩负着历史的责任。但我们的发展,离不开校友们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帮助,更离不开各兄弟单位的团结协作。

     进入新世纪,物理学仍然是十分活跃的基础学科。它在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体物理等本学科的前沿上面临许多重大的疑难问题有待突破,同时又在生物、信息、材料、能源等交叉研究领域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物理学与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包括量子力学在内的近代物理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将会越来越广泛直接地进入社会生活,深刻地影响产业更新和就业市常北大物理过去的90年,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在《北大物理90年》的书里做了完整的记载。今后北大物理的史册还会有第二卷、第三卷、第N卷。在我们民族伟大复兴和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北大物理的篇章一定会更加精彩,里面响亮的名字和闪光的成就一定会越来越多,而这毫无疑问有赖于今后一代又一代北大物理学人的奋斗和奉献。

     谢谢大家!
    

    转自《北大物理学院主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