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揭厦门大学所聘“闽江学者”傅瑾的文凭造假一事已揭晓。日前厦大向媒体通报,傅瑾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是一起十分恶劣的主观故意的造假行为”。校方决定解除与傅瑾的工作合同,并作辞退处理,同时要求傅瑾公开道歉。
推荐内容>>两起造假事件拷问学术欺诈 引进人才审核存漏洞
推荐内容>>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陆骏假冒国外学者被开除
推荐内容>>厦大女教授文凭造假续:傅瑾承认造假校方将其辞退
推荐内容>>教育评论:医治学术不端,防火墙须前移
闻过则改,厦门大学的措施是及时的。但是,傅瑾受聘厦大教授职务已近3年,曾“指导过10名博士,其中两人已毕业”,还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6篇论文,作为主持人获得了6项科研课题,其中包括一项重大研究计划的前期项目。可见这一“假博士”事件给学生、学校带来的损失与负面影响有多么大。联想到近来“海归”人才引进发生的若干问题,引发人们对于人才引进工作的质疑。亡羊补牢,我们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在当前我国大学的发展进程中,人才引进是必要的。我们现在的学位教育规模已很可观,但与世界著名大学相比,我们在大学文化、科学精神、学术规范、技术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仍有引进人才的必要。但这些工作必须遵从学术规律,认真负责,把好事办好。一是引进人才要经过教授委员会的评议,有疑点必须提出来,马虎不得。二是责任部门要各司其职。这项工作有干部人事部门甚至组织部门参与,那么责任部门就要起到资质把关作用,而不是等到有人把问题捅出来才去核实。
大学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脚踏实地、持续不断的过程,人才引进工作要积极慎重,不能掺进“政绩”指挥棒。据笔者所知,个别高校一时找不到人才,就设法私下拉一些著名学者搞虚假兼职,借他们的名分申报博士点、博士后站,争抢研发资源。一位老专家直言,这是在搞“学术GDP”,只能是毁了学者、搞乱学风、搞垮大学。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