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措施长效机制并举,扩大增量促进改革
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教委与计生部门联合对北京未来入学人口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从2011年起,北京市教委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巨资扩建幼儿园,加大接收幼儿能力,这个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间恰恰与“金猪宝宝”出生、入学时间相对应。2012年,北京市又启动《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扩建中小学,这个计划完成节点正是2014年“奥运宝宝”小学入学的时间点。预计到今年9月开学,北京将建65所新学校,其中半数以上是小学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加上各区县自主新建、扩建的学校全市有近200所,有效扩大北京“幼升小”接收数量。
与此同时,北京积极采取应急举措,利用部分职教闲置校舍举办义务教育,整合学校实验室、阅览室,提高校园面积利用率,通过各种办法挖掘现有学校接收潜力,扩大学位数量。
北京市部分教育管理政策也为接收更多适龄儿童做出了调整。从今年起,北京进一步削减城区学校寄宿生的招生规模,海淀区、西城区等多地停招公办小学寄宿生。此外,北京还对中小学教学班的班额进行了调整。按国家办学标准班额的上限招生,即学校每个教学班的班额限制从不超过35人提高到不超过40人。
为了建立应对适龄学生变化增长的长效机制,北京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准确掌握适龄学生数量和分布,为科学调整学位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李奕说,今年北京推出小学和初中两个入学服务系统,能够准确预测适龄儿童的数量和分布,尤其是以往数量不容易准确确定的在京务工经商家庭的随迁子女。“系统预测了区域准确的教育需求,教育部门就可与现有学位匹配,以保证学位供应。入学信息服务系统还有利于控制跨区跨片择校,缓解大量择校造成的某一个区域的教育资源紧张。”(记者 施剑松)
首页 上一页 1 2 3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