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如何遏制“超级中学”扩张冲动(4)

2014-06-23 12:54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高中发展也要引入优质均衡理念

  发展巨型高中既不是满足优质教育需求的唯一方式,也绝非最佳方式。

  发展巨型高中既不是满足优质教育需求的唯一方式,也绝非最佳方式。超大规模高中以及超大班额,给高中教育长远发展所带来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笔者通过对中西部数十所高中校长的取样调查发现,85%以上的校长认为一所高中学校的规模以师生相识为最佳。也就是说,30个教学班、2000人的规模最为合适。如果超过3000人的规模,不谈教育教学管理,仅校园安全一项,学校都根本没办法预防,甚至全校性的学生活动都没办法开展。

  高中教育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现阶段以及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国家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学校规模指导标准,对当前越来越多的超大规模巨型高中进行纠偏。优质均衡并非只能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在高中教育领域,也有必要引入优质均衡理念,发展规模适度的高中学校。这将是未来中国高中教育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同时实现“良治”的一条有效途径。

  当前,面对违规存在的巨型高中,有关部门应当从师生比、在校生人数、占地规模等多个方面加以约束。同时,严厉禁止利用行政手段以任何名义和借口推进中小学兼并重组,从制度设计上禁止巨型高中以建立分校、连锁学校、挂名学校等手段扩大招生,破坏一个区域内的高中教育生态。

  对于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以前瞻性思维,基于对区域内普通高中需求与供给的科学分析,明确构建高中合理布局的总体思路,通过推动区域内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市县之间、县际之间高中的错位发展、有序竞争。而要实现区域内高中多样化发展,以下三对关系必须理顺:

  一是正确处理好做大、做强和做活示范性高中的关系。“做大”是有限度和条件的,要充分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反映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们不能盲目地把“做大”单纯理解为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也不能理解为简单的集团化办学,而应当是立足于质量和效益的整体跃升。“做强”示范性高中是“做大”的基础,如何“做活”示范性高中则是根本途径和方法。

  二是处理好各类示范性高中办学规模与非示范的一般性普通高中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示范性高中不能以牺牲非示范的一般性普通高中发展为代价,示范性高中发展应当充分体现引领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宗旨,而不是以挤占甚至人为压缩非示范的一般性普通高中资源、生存空间为手段和目标。只有本着示范性高中与一般性普通高中“两条腿走路”、“两个轮子同时驱动”,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缓解和解决示范性高中办学规模疯狂扩张和非示范的一般性普通高中发展滞后甚至生存难以为继的现实矛盾。

  三是在理顺发展示范性高中与一般性普通高中关系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大薄弱学校改造的力度。根据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中西部地区可以尝试通过采用依托老校优校、联合办学、分期分批改造和建设等途径,消除普通高中的薄弱学校,使本地区高中教育办学水平实现整体性的提高,从根本上缓解示范性高中办学规模越来越大的压力。 (作者系本报记者 柯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