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职生均经费纳入财政保障机制
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实现了占GDP4%的目标。教育经费的增长,给中职生均经费标准的出台带来了机遇。
“现在,国家是在聚全社会之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部门也需重新划分经费蛋糕,给职教留出合适的比例。”沈有禄说。
过去,中职的投入是“谁办学、谁出钱”。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市县一级政府财力非常有限,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支出又大,一些市县即使把新增自有财力全部投入到教育都是不够的。对此,沈有禄建议,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而这也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例如在新西兰,职业教育经费70%来自政府,20%来自学费,10%来自社会资助;而在澳大利亚,TAFE学院90%以上的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拨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室副主任马洪范认为,发展职业教育,一要通过法律制度、政策安排及公共资源配置予以保障;二要加强国家干预,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有学者建议,应修改《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体现保障中职投入的内容,让中职生均经费有法可依。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应借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成功经验,将确定后的中职生均经费标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体系中,经同级人大批准执行,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各地中职生均经费落到实处。
投入只是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方面,多位基层教育局长向记者表示,中职要有为才能有位。“要靠质量赢得尊重,赢得投入。中职不能只喊着要钱,又培养不出人才。哪个地方政府也不愿意花冤枉钱。反过来,对于教学质量好、社会评价高、经费使用效率高的中职学校也应有奖励。”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校长邓国平说。 (本报记者 李曜明 张婷)
首页 上一页 1 2 3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