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免学费能否替代生均经费标准
在各省份生均经费标准迟迟未能出台的情况下,近年来,国家通过其他途径弥补中职投入不足的短板:
2009年,中央出台中职免学费政策,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免起。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免学费标准,由中央、省级和各地财政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当年,中央财政为此专项投入42.6亿元。
2010年,这项惠民政策又覆盖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央财政投入增加至88亿元。
2012年秋,国家再次扩大免学费范围,所有农村学生都可免费上中职。据测算,中职学校约90%的学生可享受免学费政策,受惠学生达1200万人。中央投入超过160亿元。
在国家中职免学费政策的带动下,许多地方出台了配套政策,多数省份中职投入水平有所提升,中职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这项利好政策在地方执行层面上也遇到一些尴尬:
——免学费之后,一些地方政府将免学费政策等同于学校运转的经费,因此取消了原来投入的部分资金。中部地区某市教育局副局长私下对记者说:“中职免学费后,我们市财政为此多支出了1亿元。财政给中职投入的总数就那么多,免学费的配套资金占去了大部分,原本应该投入学校用于专业建设、设备购置的钱就没有了。”
——免学费资金需要各级政府捆绑投入,不少县级政府少投入,甚至不投入,学校只能靠中央和省里的这笔专项维持运转。作为最基层的办学单位,学校根本不敢开口向当地政府要这笔拖欠款,致使学校长期处于经费短缺状态。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刘克勇在全国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只能拿到中央拨付的1200元/生,而地方配套的800元/生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没有兑现。比起免学费之前,学校收入少了1/3或一半。为了维持运转,学校只能贷款、欠债。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