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中职生均经费标准何时落地(4)

2014-04-22 10:17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始终绕不开的成本分摊问题

  如今,制订中职生均经费标准已是业内的共识。但在现实操作层面,生均成本如何核算、怎样拨付,仍存在许多争论。

  周凤华仔细分析了现有的地方方案,她发现,各地对“生均经费”的界定并不统一。有的省份包括教师的人头费、基建费用,有的省份仅指拨给学校的经费。核算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地方按专业进行核算,有的地方则是不论什么专业和地区,统一经费标准。这就导致了省份之间生均经费标准上的差异。

  周凤华说,中职涉及19个大类、300多个专业,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的培养成本都不一样,成本核算涉及设备、耗材等,非常复杂。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均成本核算还会变得更加麻烦。如何建立较为合理的公共财政配置办法及动态调整机制,是财政、教育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根据记者对部分职业学校的长期观察发现,成本的高低与学校的办学质量并不一定成正相关。成本高的学校教学质量也未必高。反之,成本低的学校教学质量也未必低。

  譬如,一所学校如果供养的非教学人员过多,其成本分摊的也多,实际上是财政投入的另一种流失。

  还有教学设施和设备分摊问题。如果学校把有限的经费用于购置昂贵的实习设备上,或者用于校舍的贪大求全上,也会造成成本虚高的假象。而有些学校则会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等方式,利用企业资源来节约此项成本。

  成本核算蕴含了许多复杂的、难以辨别的因素,究竟如何分摊和计算,的确是个难题。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陈锡钊认为,生均成本标准核算越简单越好操作。他建议国家可以给出一个指导性意见,给出一个通用的比例,这样,地方政府从财政收入中切块才“师出有名”。

  不少专家都比较赞同浙江的做法。该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中职学校、区县按照学校运行成本上报生均拨款平均参考值,最后由省级统筹,制定省、市、区分担标准。同时,浙江还参照普通高中生均经费标准,把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以上。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中职生均经费标准也可以参照高职院校的标准。他建议:“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应达到并逐步超过本地区普通本科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不低于高职院校生均经费标准的80%,并根据政府财力、物价水平等因素变化,建立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拨款动态调整机制与保障监督机制。”

  周凤华还提醒,在制定生均经费标准时,还要考虑到民办中职学校。对紧缺专业、农林专业等,政府可通过购买学位等方式,给予生均经费支持。“但目前,只有重庆、山东两地出台的方案考虑到了这一点”。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