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死亡教育缺失 应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理解死亡(2)

2014-03-25 10:44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人人都做心理干预专家

  最近几年来,心理救援已经成为一些灾难事件发生之后的“标准配置”。5·12汶川地震后,北京安定医院的专家们曾经到四川灾民的帐篷里面为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去年4·20芦山地震后,北京的心理专家再度奔赴灾区。前段时间,马航客机失联后,北京回龙观医院的专家们分批走进家属住地,截至目前已派出18名心理援助专家与120、999一起参与机场和乘客家属住地的医疗保障工作。参与心理保障工作的医院心理专家们每天早晨6点多开始工作,一直要到晚上十一二点,等所有乘客家属都回房间后才能回去休息,而且24小时开通心理专线,随时接待家属心理咨询和随时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王彦玲说,“亲人去世”这样的危机实际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心理专家来进行心理疏导,因此,亡者家属的亲朋好友就是最好的心理危机干预者,在此大难时提供心理帮助,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时候,懂一点点心理知识非常重要。其实,面对死者亲属,重要的一点是减少不当措施。比如,人们往往不敢把真相告诉死者亲属,结果时间越拖越长,谎话越编越多,反而造成许多矛盾和心理压力。“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就是不知道结果的时候,这种时候对一个人的刺激非常大;一旦事情完结了,痛苦反而会更快地过去。”很多参加过高考的人,经常会梦到考试的场面,这说明高考对他来说属于一种“重大刺激”,遇到精神紧张的情况,就会梦到高考的场景。

  一般亲人离去后,活着的人会经过1到2周的混乱期。其他的人要帮助居丧反应比较重的人尽量避免接触能够触景生情的环境,比如可以改变居家环境或者到其他地方去住一段时间。现在有些人信仰宗教,“不管是信佛还是信上帝,宗教对死亡的解释,能够起到心灵慰藉的作用。”王彦玲建议那些出现居丧反应的人,可以多与朋友谈谈,倾诉一下,也能够减轻压力。而他的朋友们要尽量倾听他的宣泄,而不是说“你别哭,要坚强……”适当增加运动也能够减轻居丧反应。“亲人离去后,不要闷在家里,要多出去走走,可以到商场等人比较多的地方,也可以去晒晒太阳。生活要尽量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王彦玲提醒,如果一个人两个月后还不能从居丧反应中走出来,还是不停地“闪回”一些场面,最好找心理医生看看。王彦玲曾经接诊过一个患者:她的哥哥去世半年后,嫂子都不哭了,可她还经常哭。“出现了这种应激障碍,必须要借助专业人士的专业指导。”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