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质量要聚焦于办好每一所幼儿园
好的幼儿教育可以使幼儿变好,不良的幼儿教育可以使孩子变坏。把应试教育的手延伸到了学前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危险。
如果没有每一个幼儿园的建设做基础,即使我们再有宏观的骄人的数字统计,也解决不了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
当前,加强幼儿园建设,需要把握4点:一是目标需要理念来支撑;二是任务需要队伍来保证;三是规律需要细节来落实;四是效果需要实证来检验。
教育是一个双刃剑,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好的幼儿教育可以使幼儿变好,不良的幼儿教育可以使孩子变坏。把应试教育的手延伸到了学前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危险。有人说:“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的,但是不良的教育最后会使他们变成赝品。”所以,我们应该警惕不良的教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同质化、大龄化、专门化等倾向性问题,要防止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学前教育的功能异化主要表现为过度的早期智力开发、过早的优势智能定向、过量的单一兴趣培养、过重的学科知识学习。这些实际上都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基础性特征。
当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背后还有很多原因:一是机制因素。由于想择校进入优质小学的人太多,这些小学就采取了面试的办法,面试的问题基本上还是属于知识类的问题,使得很多家长要求幼儿园教知识;二是理念因素。在理念因素上给我们干扰最大的就是所谓早期智力开发。这种早期智力开发学说,实际上已经被证明是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三是品牌因素。有一些幼儿园提出种种忽悠人的小学化的口号,就是为了打出幼儿园所谓的品牌;四是惯性因素。一部分地区单独设立的幼儿园不多,学前班开设的比较多,而学前班基本上是按小学的模式教学。还有一些地区把小学的多余的教师转移到学前班来教,转移到幼儿园来教。这些教师习惯于在小学的教法,也容易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因此,幼儿园应该坚持自身的核心价值。每个孩子都重要,每个孩子都健康,每个孩子都快乐,应该是幼儿园着力提高质量的重点。
要办好幼儿园,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树立服务意识,解放园长,让园长将主要精力用于办园;需要倡导规范化与个性化结合,形成有序有个性的办园风格;需要倡导教育“微创新”,加强教育研究的针对性。
幼儿园建设的效果需要实证检验。幼儿教育的效果绝对不单纯是眼前的效果,可能要在未来才能够真正体现。但现在我们的实证研究太少,需要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加强档案建设、进行成长跟踪、鼓励实证研究。
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凯根和丽莎·拉斯考·拉海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变革免疫”理论,认为我们的思维也像我们的身体一样,有一套我们看不见的免疫系统,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但当免疫系统排斥身体需要的内部或外部的新物质时,就会带来危险。大脑里的“变革免疫系统”就会发出虚假的警报,阻止我们变革。其原因在于思想里存在着明确目标之外的潜藏的不同的目标。好的理念大家都接受,但是我们付诸于行动的时候又会出现很多阻力,这个阻力很可能是我们的变革免疫系统在起作用。我们所有的园长应该预防这个东西的破坏力,防止“一脚踩油门,一脚又踩刹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加强教育创新,因为教育创新就是教育自我超越过程中的结构性冲突的解决过程。园长要在为幼儿园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本文根据作者陶西平在2013中国学前教育年会上的报告整理)
首页 上一页 1 2 3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