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微调查
管理者有意识地扭转应试教育
受访者:曾琦(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林茶居(《教师月刊》主编)、卢荟(四年级孩子的家长)
如何看待减负?
曾琦:第一,减负是手段,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才是目的。第二,如何减负?“一刀切”肯定不是好的方法。第三,有减有加,才能平衡。希望“减负令”帮助孩子把不必要的负担减去,在做好减法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加法:行政管理部门不仅出台“不能做什么”、“一起做什么”的规定,还会继续发布“建议做什么”、“分别做什么”的指导意见。
林茶居:减负进行多年了。只是,中国教育似乎有其自身固化的逻辑,依旧照着制度惯性一路前行,“风雨不动安如山”。问题出在哪里?高考?用人制度?社会价值观?独生子女政策?在我看来,所谓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很大程度上是成人的判断。什么才是学生的负担?成人其实所知不多。我不相信,把现有的教材、课程、作业、考试、竞赛“砍掉三分之一”,学生的“负担”就能真正降下来。这种手术刀式的动作,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教育,首先要研究儿童、研究儿童怎样学习才是合适的。
卢荟:出台十项减负规定,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表明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在有意识地扭转应试教育。我赞成全部取消孩子书面作业,这样,孩子能把写作业的时间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我身边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希望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
一下子转变作业布置方式还是挺困难的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