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法规要求规划强调 学校运动场地为何仍半遮面(2)

2013-01-16 11:18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开门迎客学校居民其实可双赢

  城市居民对健身场所的需求很迫切,学校的顾虑也很正常,化解之道在哪里呢?

  上周六,记者来到汉口台北路学校看到,学校虽已放假,但仍有周边居民入校锻炼。该校胡书记称,该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已有6年多。台北路学校地处汉口闹市区,周边有桃源、宜兰等多个老社区,还有众多企事业单位。这些老社区和单位大多没有运动场地。

  胡书记说,学校开放运动场所的前提,是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比如公安部门加大治安管理力度、体育部门投入器材支持、财政部门提供资金帮扶。如今,学校还承接一些单位和社区的运动会等活动,拉近了校方与社会的距离,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

  位于江汉区顺道街的武汉市75中,也是首批运动场地对外开放的试点学校之一。早在2004年初,该校就尝试周边居民办健身卡准入制,既方便了居民,也保障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探索八年百余学校次第开放

  很明显,开放学校体育设施,是破解社区体育事业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武汉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颁布《“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各类闲置资源,努力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

  为贯彻校内设施对外开放,市政府曾成立专班,由体育局牵头,教育部门负责联系学校,公安部门派民警维护安全,财政部门给予学校一定资助,多部门齐抓共管。

  经过8年努力,目前,武汉市千余所中小学,已有120所陆续对外开放,如育才小学、省实验中学、马房山中学等。其中,汉阳区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属的公办中小学,全部实现对外开放。但开放学校场地,只是一项建议性要求,并未强行实施。

  对此,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罗教讲认为,部分学校在满足教学,有富余的体育设施情况下,定时对外开放值得倡导。但要让学校更积极地为全民健身提供方便,还需要政府加大管理和投资力度,使学校和市民真正获得双赢。(楚天都市报 记者揭明玥 满达 李茜)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