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国学书院发展如火如荼 家长被指违反义务教育法(9)

2013-01-09 15:43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未来在哪儿

  不过,圆通对未来依旧信心满满。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到开封后和开封的教育部门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等到明年开春他们搬到黄河边上的玫瑰园之后,一切又可以重回正轨。

  玫瑰园是在张育红的张罗下找到的,包括眼下暂住的别墅也是。张育红说,是儿子的变化让她决定留下来帮助圆通老师把诸修书院办下去。玫瑰园是他们正式谈的第二家,没想到和园子的主人刘一荣一拍即合。

  刘一荣说,现在的教育过于功利,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绩成为了衡量学生好坏的依据,她希望向诸修书院这样的新的教育方式能够有助于改变当前的状况。

  “我也在探索经营书院的新模式,我们一方面想弘扬国学,一方面面临钱的问题。几年下来,从开始收学费到现在不收,有利有弊。”

  圆通希望能够通过公益的方式来推动书院教育,而成立国学教育基金则成为他未来计划努力的方向。“书院不应该是盈利为主的,应该是完全公益的,以基金为基础的。资金问题解决了,办书院的人可以更专心搞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改善环境,让孩子更受益。”

  而对于选择全日制书院的孩子们来说,选择一条有别于实行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体制的求学路意味着他们的未来前景难料——因为这条还在探索中的新路并没有经历过实践的检验。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广泉小区的夏女士就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对国学持欢迎态度,但最多只会送自己8岁的女儿上个兴趣班。

  “现在整个社会就认可传统教育体制,比如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凭就很难找到一份好工作。”夏女士说。

  不过李元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并不担心文凭的事情,他认为孩子的将来应该是孩子自己打算的,他自己能做的就是把孩子做人的根基做好。

  事实上,也有专家认为,当今社会是多元的,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多元的,但当下的教育体制限制了教育的多元发展,统一的高考带来了整齐划一的基础教育,也限制了家长和学生的多元需求,浪费了很多生命,带来了许多教育的“不幸福”。

  张育红也表示相信自己的眼光。“我觉得当孩子身心健康,饱读诗书,你不用担忧他自己的生命该走向哪里。将来无论做什么,我相信他都会是个有用的人。”

  “我们的文化是非常深厚的,所以孩子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熟读经典终生受用,以后的路子也很宽,最保守来讲孩子以后还可以做国学方面的工作,而且也可以选择出国深造。”有着学生父亲和书院创办人双重身份的圆通说。

  不过,嘉嘉男朋友的老师还是给出了一个建议:先把孩子的文凭补回来,3年拿一个大学文凭。现在,嘉嘉很用功地在看一些考前资料,争取今年考上函授大学。

  (文中未成年人和李元均为化名)法治周末记者 潘琦 发自河南开封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