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高中生缺乏锻炼体质持续降 体育课被指沦为摆设(3)

2012-11-20 10:21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体育课两面不讨好

  喜欢运动的学生觉得体育课不过瘾,不爱运动的学生把体育课当成“负担”

  北京市朝阳区的高一学生高珊珊说:“体育课对爱运动的男生吸引力比较大,跑完步就去打篮球;但女生对体育课兴趣不大,大家经常是在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聚在操场上聊天。”

  为了应付会考或受场地限制,大多数高中体育课的项目选择很少,篮球、排球和跑步成为比较常见的活动方式,这显然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朱贺超建议说:“我们应当将一些新兴的项目和器材引入体育课堂,多开展集体活动,提高体育课的锻炼效率。”

  与此同时,体育老师数量匮乏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制约了高中体育活动的开展。朱贺超说:“通常一个高中体育老师要给40多名学生上课,课外活动时,两个体育老师往往要带两三百个学生,这种‘上大课’的方式,对学生的管理不是很严格。如果一节体育课能有两个体育老师完成,效果可能会好一些,也能着重照顾一下不爱运动的学生。”

  现在,已经有些学校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在济南一中的高中体育课上,学生在长约100米的距离中完成快跑、举哑铃、跳绳等一整套动作。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也让学生们的锻炼收到实效。济南一中体育与健康教育组组长马永胜说:“我们主要还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们做些跑跑跳跳的运动,通过一些趣味性的集体项目,实现体育课的目的。”

  现在,为了应付高考,仍有一些地方的学生高中3年没有上过一节体育课。根据2011年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只有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

  逄坤敬说:“高中体育起码要守住最基本的底线,教学课程计划必须无条件执行到位,课外活动时间要尽量让学生得到满足,各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只能是立足自身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逄坤敬认为,高中毕竟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素质教育的实现还是要依靠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变革。“不能让孩子考上大学,体质却差得一塌糊涂,那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他们今后的路还很长,有一个好身体是最基本的保障。”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