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们挥洒激情和汗水,把闪亮的青春风采烙在新农村建设蓝图上
“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就了不得”
“一个学生娃,到村里能干啥?”最初,农民群众心底的一个个问号,如今已变成由衷的感叹号。
下基层,接地气,虚心拜人民群众为师。在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舞台上,大学生村官们褪掉了书生气,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受累,演绎起全新的角色:民情收集员、远教信息员、村务服务员、政策宣传员、农技推广员、法律协调员……如同一个个活力因子,他们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古老的乡村。
他们夯实基层组织,勇当“创先争优”践行人。基层管理工作相当琐碎,但事关发展、民生和稳定。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永平村书记助理张学凤,积极参与各种矛盾纠纷调解,甚至说服多年的“冤家村”握手言和,化解了怨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许多村民说:“大学生村官读书多,明白事理,办事公道,值得相信。”
他们努力为民分忧,争当服务群众贴心人。清华大学法学硕士魏华伟,顶住家人、同学不理解的压力,主动到艾滋病重灾村——河南上蔡县文楼村当大学生村官。他和村民一起种木耳、建大棚,3年多时间使这个受人歧视的落后村走上了致富路,被村民当成“俺们文楼的主心骨”。
他们充分发挥专长,争当创业致富带头人。北京大学生村官胡建党,为了种出高附加值的“印字西瓜”;第一次试验500个,因为技术不过关失败了;第二次试验300个,因为天气太冷没搞成;第三次才取得成功。村民们佩服地竖起大拇指:大学生村官有知识,真的不一样!
他们积极倡导文明,争当科技文化播种人。新疆大学生村官娜仁图亚刚到任就遇到村民种植的大蒜滞销。她通过微博发布销售消息,很快找到买家。乡亲们切身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力量。
“你不要走”,一声挽留,万般深情。这一镜头只是20多万大学生村官“干得好”的一个缩影。“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就了不得”。群众朴实的语言印证了大学生村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留在农民家”的群体形象。他们的点滴努力已清晰地烙在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上。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