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学员的转换:“学生”不好当!
“国培”正式开始了,首先要注册、登陆。
在电脑上要进行学习,宁夏中卫市第三中学教师李永祥却突然好像从未碰过电脑一样迷茫。原来,从老师转变为学生,竟会有这么多的不适应。
网站需要每个学员做一份个人简介,“应该是一种形式吧。”于是,按部就班地汇报了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等,又加了几句客套话算完了事。第二天打开班级网页,他大吃一惊,“3.48分,怎么,还要打分?”往下看,更惊诧不已,同组的老师,有三个被评为精华帖,得到满分4分。
李永祥自叹不如,懊悔不迭。平时要求学生,学习的第一要旨是认真,怎么到了老师自己的学习上面,就不能很好地落实呢?
“以前觉得培训就是你需要的不涉及,讲的又够不到,只能‘高山仰止’。所以大多‘昏昏然’来,懵懵懂懂回罢了。”同样,天津市蓟县杨家楼中学教师王兰的培训经历并不少,但这次“国培”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培训的“严格,紧张,充实”。
“这次来真的!培训要求学员参与度极高,要完成很多项作业,一次未交最终即为不及格,而且学员参与讨论甚至实地上课的任务很多,培训标准相当明晰。”听讲座,参与集体备课,深入讨论而过了吃饭的时间,记笔记记到手软,晚上九点半还在做剪报,深夜发帖回帖……点点滴滴,甘苦王兰自知。
此次“国培计划”更加强调与教师的互动、教师的参与。2010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乡村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教师培训班学员李小金坦言,在培训中,“互动”是自己最快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刻。因为每播放一个案例,每讲一则故事,每做一个游戏,培训者都会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员思考并谈自己的感受。
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教师李荣校说,学习的日子里,每天上完课,处理好繁重的教学工作后,不管是有资格参加培训还是没有资格参加培训的数学组老师们就一起挤在办公室的电脑前观看专家讲座的视频。如今在视频案例解说中、在作业点评中、在QQ群组中、在论坛讨论中,到处让你如获至宝、眼界大开,心胸为之豁然。研修的活动环环相扣,不看视频,就无法有针对性地交流,不交流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你没有理由不学习、不研究、不讨论、不进步。
“教师的培训模式决定着未来的课堂形态,很难想象一个在培训中被动接受的教师会用启发式教学面对他的学生。”蔡可副研究员说,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于听讲座、看课堂的单一培训方式,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研修对象,不同的研修要求,不同的研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设计教学活动。
有积淀,有反思,都是一种提升,都有一种升华。国培中的专家讲座、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一次次的主题研讨和专家答疑使老师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更理性的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不再困惑,引领他们走下课改“高原”。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