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农村孩子上学路何日不再漫长 根本问题在师资短缺(2)

2012-08-14 11:11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农村孩子如何上学

  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如何上学?“就我们学校来说,大部分学生路途较远,但是目前交通情况还不错,很多家长骑摩托车接送孩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我们让高年级的孩子带低年级的小朋友走。”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彭城这样回答。

  湖南省炎陵县鲁坑小学校长马安健说:“基层学校资金比较困难,校车条件不好,加上农村路况差,我们建议家离学校近的学生尽量不要乘坐校车。实在有特殊困难的高年级学生,有的会安排寄宿,但大多仍以走读为主。家长不能来接的,我们会让老师陪着孩子们一起走。”

  彭城说:“学生上学远,会出现两个现象:一是一些年纪小的寄宿学生生活不能自理,容易出现一些意外的状况;二是大多数家长不放心,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农村年轻劳动力更少了。”

  针对这些情况,《意见》都有涉及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杨东平分析说:“由于我国各地人口、地理差异大,如何科学设定‘就近入学’的标准一直是个难题。这次征求意见稿提出的标准,是学生每天上学步行或乘车的时间不超过40分钟,这比硬性规定学校的服务半径更为灵活和便于操作,是一个实用的指标。当前,各地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远的问题主要是建设寄宿制学校。《意见》对此提出明确要求,重申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其实,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家庭、社区和乡土之乐,也是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根本问题在师资短缺

  杨东平认为,《意见》中提到的“根据实际需要保留和恢复必要的村小、教学点”,触到了问题的要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普九’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校点下移,广设村小和教学点。今天要巩固和提升农村基础教育,仍然需要办好必要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杨东平说。

  但是,是不是增加学校数量就能解决问题?彭城说:“如果能增加教学点,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我担心的是师资不足。据我了解,很多教学点撤并的根本原因不是学生减少,而是师资欠缺。尤其是近几年小学就开英语课了,而在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实在少得可怜。”

  马安健告诉记者:“真正的师范生愿意来村小的很少,有的学生看到进村的路就不愿意来了。而且到市、县里教书也算在基层,不少师范学生更愿意留在那里。”

  彭城认为,如果能在几个村庄中间办一个联合学校,大家把师资和学生合并起来,“学生上学的路能更近一些,老师也能更多一些。”

  “我希望能多招来一些教师。比如,按政策我们现在只能招大学生,但是大学生又很少能来。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如果愿意来,我们也希望能破格录取。我了解过一些基层学校,大家情况大抵相似,教师的数量在理论上是充足的,实际上不是这样。比如我们学校,每年因退休、伤病减员有30、40个,但只能招考进来十几个教师,教师的总量不断减少,学生的数量又在上升,因此会出现一些矛盾。如果师资的问题解决了,相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彭城最后说。 (光明日报记者姚晓丹 光明日报通讯员 郁 龙)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