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物理学科 >

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建议

2012-08-01 21:22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对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建议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作者惠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1

物理

2005年的秋季,新的高中一年级学生一般包括两部分,即经历传统《大纲》本教材学习的学生和第一轮《课程标准》本新教材(以下均指初中新教材)学习的学生。尽管学习内容方面没有大的不同,而且新教材还有所扩展,但是新初中课程在以下几方面基于传统物理课程有一定的改变和新的要求:教学内容归类形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教学方式、课程目标、教学评价等。由于现行高中教材仍是《大纲》本系列教材,虽然在传统的教材基础上,比如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评价的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变,但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或者说与本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基于以上情况,为了保持和进一步发展初中阶段的新课程成果,提高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以下将把初中物理学科课程改革情况作以介绍,并相应对高中教学提出参考建议。

一、            初中物理学科新课程基本情况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初中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基于上述观念,《初中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物理课程重新进行了发展性阐释。

1.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2.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结合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有以下体会:

l         新课程注重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这既是对知识内容呈现形式的要求,也是对教学过程的要求。目的在于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

l         新课程注重将知识内容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一方面让学生初步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经历初步的科学实践。

l         提倡以科学探究推动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知识内容地呈现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努力改变传统课程中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l         新课程要求改变学科本位,注意学科渗透。这即是对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对教学过程的要求。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l         初中阶段首次明确提出评价的要求,把教学评价纳入教学过程之中。

《初中标准》还以课程目标的形式进一步将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的精神实质明晰并具体化,以利于课程的实施。

3.课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③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④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⑤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⑥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②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④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⑤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⑥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②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④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⑤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⑥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⑦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说明:以上即是这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维课程目标。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去把握它,即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我们全面看待课程问题的几个着眼点,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相关的几个方面。它不能等同于具体内容的教学目标,更不是相互独立的三个方面。而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贯穿物理课程学习全过程的长远目标,在个人学习过程中,随着科学素养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得以形成并体现出来的。

4.科学内容标准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