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历史科目 >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4)

2012-08-13 16:18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三、重点问题精讲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新制度的确立;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④民族融合的加强;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

  2、古代对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措施

  ①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政策。②抑制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③官营工商业的政策。④对外贸易政策。⑤救荒政策。⑥平抑物价政策。⑦增殖人口和扩大劳动劳动力生产政策。⑧推广科学技术政策。⑨重农抑商政策。上述各项政策在内容上多有交错,又各有相对独立的内涵。在其实施时间上,有的延续时间较长,有的责主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存在。

  3、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

  (1)表现: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它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由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施。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主要表现为: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④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

  (2)原因:①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②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水保证财政收入;③有利于社会安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④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⑤商品交换不发达,拥有货币、店铺和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⑥从根本上来讲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

  (3)作用: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地主政权,维护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从根本上重视农业的思想是正确的。②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统治者依旧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农业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之上,同时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