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化学学科 >

【百年化学】庆祝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2)

2012-08-26 03:1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徐光宪院士(左二)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徐光宪院士始终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 研究理念,将国家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在稀土分离理论及其应用、稀土理论和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建立的串级萃取理论彻底改变了稀土分离工艺从研制到应用的试验放大模式,实现了设计参数到工业生产的“一步放大”,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 国”的飞跃,大大提高了我国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被国际 稀土界称为“中国冲击( China Impact)”,影响十分深远。徐光宪院士2005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2008年度荣获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唐有祺院士和谢有畅教授等在基础研究中发现自发单层分散原理,据此原理发展了变压吸附空分制氧、变压吸附分离 一氧化碳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高效制 氧吸附剂 PU-8、高效一氧化碳吸附剂 PU-1,以此为核心开发了工业气体分离成套工程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工业应用。“使 用单层分散型 Cu Cl/分子筛吸附剂分离一氧化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2006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并被列入2005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为我国羰基合成化工行业的发展起 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院继承重视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逐步确立了“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发展前沿学科”的科学研究理念,并且 提出“超越数量,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坚持以核心 化学为基础,加强一级学科内外的交叉与融合,重点发展材料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新的学科前沿;以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注意发展能源化学、分子影像、新药创制等方向。

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单位基础科研的水平和在国际上的影响。1998年-2009年10年间,在化学类排名前1% 的全世界950个化学研究单位中,北京大学发表论文5,735篇,位居第17位;被引论文55,413篇,排名第44位。篇均论文引用次数9.66次。按照10年累计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2006、2007和2008年,学院分别处于第81名、73名和61名,一直是我国高校中排名最前的化学研究单位。

开放交流,兼容并包

癸卯新学制确立了中国现代学制的基本模式和框架,学校体系基本是模仿日本的。北大化学系前三任系主任俞同奎、王星拱和丁绪贤曾分别留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和伦敦大学,他们学习欧洲模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课程与实验教学体系。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王星拱先生后曾任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校长。1930年冬,蒋梦麟先生继任北京大学校长,大力延揽留学生回国任教,并参照美国大学模式办学。1931年 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的曾昭抡先生任系主任,他积极聘请优秀年轻学者来系任教。在1932年-1937年间,在北大化学系任教的教授有曾昭抡、刘树杞、李麟玉、胡壮猷、赵 学海、刘云浦、钱思亮、孙承锷、张贻侗,副教授有朱汝华等。清 华大学教授高崇熙、黄子卿来兼课。1938至1945年间,西南联 大化学系主任由南开大学教授杨石先担任。联大时期,合三校 之师资,集北方化学界之精英,力量更加雄厚。教授都是国内一流的名师,北大的有曾昭抡、孙承谔、刘云浦、钱思亮、朱汝华;清华的有张子高、高崇熙、黄子卿、张大煜、苏国桢。1939年 张青莲也应聘来系;南开的有杨石先、邱宗岳等。1946年,复员后的化学系除曾在联大工作过的原北大教授曾昭抡、钱思亮、孙承谔外,又增聘了有机化学家袁翰青和马祖圣两位教授,有 机化学家邢其毅和生物化学家张龙翔也先后应聘来系任教。 这期间,清华和北大两校化学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教授互相兼职。来北大兼职的清华教授有黄子卿、高崇熙、张青莲、严仁荫。1948年,钱思亮、马祖圣两位教授离开北平分别去了台湾和美国,钱思亮去台后长期担任台湾大学校长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51年,曾昭抡调任教育部副部长至1957年,195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1950年,袁翰青调任 文化部科普局局长。1950至1951年间,唐敖庆、徐光宪、高小霞、田曰灵等相继回国任教于北大。

1952年秋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个学校的化学系合并成立北大化学系。来自北大的教授有孙承谔、邢其毅;副教授有徐光宪、田曰灵。来自清华的教授有黄子卿、张青莲、严仁荫、冯新德;副教授有唐有祺。来自燕京的副 教授有张滂、朱起鹤。新的北大化学系由孙承谔任系主任,北 京大学化学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主要参照苏联大学的化 学专业模式设计和修订教学计划,设置专业、学科专门化,并建立与专门化相对应的教研室。院系调整时,原北大化学系唐敖庆教授和原燕京大学化学系主任蔡馏生教授调往东北人民大学(后改称吉林大学)组建化学系,唐敖庆先生后来任吉林 大学校长和国家基金委首任主任。张龙翔调到北大生物系,后 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不久,朱起鹤又被调出支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4年和1960年,傅鹰教授和夫人张锦教授先后 调到北大化学系。1955年-1957年间为培养原子能工业所需的 核物理与放射化学人才,徐光宪、孙亦樑、唐孝炎、刘元方、郑 淑惠等一批教师由化学系相继调到技术物理系工作。1958年,师树简、关祖京等率一批毕业生调往内蒙古大学组建化学系, 师树简任系主任。同年,李琬、戴乾圜调往北京工业大学组建 化工系。1955年,黄子卿、傅鹰、张青莲先生受聘为首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