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化学学科 >

【百年化学】庆祝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

2012-08-26 03:19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百年化学】庆祝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回顾与展望

日期: 2010-05-07  信息来源: 北京大学校报   访问量: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包括化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遗憾的是,到了近代则全面落伍了。与我们值得骄傲的悠久历史和文明相比,中国现代大学化学教育和研究相当年轻,她发端于晚清1910年京师大学堂之格致科化学门,是在当时改革维新、推行癸卯新学制的背景下成立的。对一个学科来说100年并不 算长,但历经了清朝的覆灭、民国的战乱和新中国的探索。北大化学学科的创立与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和反映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与研究的历程。百年来,北大化学先辈和同仁一直把推进和引领中国现代化学人才的培育和化学研究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基础。庆祝和纪念北大化学学科一百年,就是希望通过回顾和总结,发掘和汲取历史的营养,发扬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力求在新的百年为中国和世界的化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题字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题词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题词

教学为本,实验为重;教研结合,相互促进

化学门第一届共招收7名学生,于1910年4月30日开学。1919年废门改系,成为中国国立大学中最早的化学系。初创时期,化学系就十分重视实验教学,1920年代初,已经形成基础化学到高级和应用化学等21门课程,具有21间实验室的较完 整课程与实验体系。西南联大时期,条件十分艰苦,师生自制 试剂、设备或寻找代用品开设教学实验。1937年,化学系制订了一份“化学系课程指导书”,规定了招生宗旨、培养目标、课 程设置、进度、课程纲要和先行课目、学分数、教科书和参考书目、毕业论文要求和考核办法、学生考试制度和升留级办法等。在1930年代,学生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美国当时通用的、 最新的原版教科书。1934年,由高崇熙、曾昭抡、金开英等在北京创设中国材料实验室,专门制备各种特殊有机试剂及分析标样,以应大学及研究机构之需,并建设了一个小煤气厂,以便于实验加热和吹制玻璃仪器。

1946年复员后的化学系,学生每周最多时要做5个下午的实验。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到“文革”这十余年时间里,北大化学系的工作重点是进行学科 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在国内高校中首先创建 了覆盖整个化学专业的五大基础学科(无机、分析、 物化、有机、高分子)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一些著 作和教材在全国大学化学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78年以后,重建二级学科教学和科研机构,选派学 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课或指导实验; 组织力量编写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经过多年努力,化学学院出版了一批水平高、在全国有影响的教材。 1995年学院设立了教学委员会,委员会对新聘教师 的教学能力严格把关。从1999年起,学院实行课程主持人和主讲教师聘任制度,一批优秀教师承担本科生主干基础课教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普通 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分别成为国家和北京市精品课程,“结构化学”课程主讲教师段连运教授 2009年荣获“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4年 学院设立了本科生基础实验课主持人岗位,聘任长期从事实验教学的优秀教师担任,进一步加强了本科生实验 教学。2006年学院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成为首批国家级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

历史上,第一位来化学门执教的中国教授是俞同奎,他是京师大学堂1902年首批学生,后到英国利物浦大学学习并获 硕士学位,1910年回母校任格致科教授兼化学门研究所主任。 从“化学门研究所”这个名称可以看到,化学学科从创立之初 就有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理念。1917年化学学科即开始招收研究生,首批14人。1931年起曾昭抡先生任化学系 主任,自1934年开始规定四年级学生必须做毕业论文,这个规定除抗日战争及“文革”期间被迫中断外,沿用至今,后来被国内其他高校广泛采用。化学系一直高度重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强调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学院成立后,逐步确立了“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基本指导思想,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活动带动高质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促进学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2002年起,学院积极鼓励和组织学有余力的本科生进入各学术小组,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各学术小组的科研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科学研究,直接接触学科前沿,感受学术氛围,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为毕 业论文或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化学学院从2000年起,首先招收本科起点的五年制博士研究生;2001年起,将教学实践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列入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训练。

立足基础,自由探索;面向需求,发展前沿

曾昭抡先生1931年起担任化学系主任后,积极延揽优秀学者,筹措经费,添置仪器药品,充实图书资料,开展科学研究,改进教学内容,使北大化学系“得以日新茁壮,在国内外化学界崭露头角,赢得其应有的学术地位”。除基础研究外,曾昭抡十分关注国防力 量之增强,将炸药化学及实验等列入教学和研究。联大时期,张青莲教授坚持做重水研究,并在《美国化学 会志》( J. Am. Chem. Soc.)(1941)等期刊发表论文, 其《重水研究论文集》曾获1943年教育部学术审议会的自然科学二等奖。

1959年,化学系师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和有机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的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最终于1965年9月完成,同年11月通过国家鉴定委员会鉴定。题为《结晶牛 胰岛素的全合成》文章署名21人,其中北大化学系7人:邢其毅、季爱) 、陆德培、李崇熙、施溥涛、叶蕴华、汤卡罗。 1982年7月,此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获得 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极大地鼓舞了我国科技界。80至90年代,张青莲院士等历时12年先后完成了 In、 Ir、 Sb、 Eu、 Ce、 Er、 Ge、 Dy、 Zn和 Sm 十项原子量新值的测定工作。该10项测值都已被国际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 CAWIA)正式确认为原子量国际新标准,这些新值已替代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原来的原子量数值。这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于199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