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的负面影响就时常徘徊在人们的脑海。例如温室效应的CO2、臭氧层的O3、食品中添加剂、室内装潢材料的甲醛等等都是关系到国际民生de大事,似乎生活现代化程度越高,我们离自然就越远了。所以人们都避之而不及呢!就挂上的生物、纳米等等头衔啊!这样人们的接受和认同的程度就提高了。
最近几年国内的院士积极倡导绿色化学、原子经济型化学反应就勾勒出了化学发展的前景,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化学可以充分融合材料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做到对人和环境的友好时,化学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精英参与,化学的品牌、化学家的形象,化学的魅力就毋庸置疑啦!
hyz585 (站内联系TA)
看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例如.虽然化学家极力想维护化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但化学被边缘化无法避免,现在它已经无法独立的发展下去,看看分析仪器的说明书就知道了,都是物理参数和数学公式.
化学本来就没什么理论基础(牵强附会的很,谁能提出个严谨理论就牛大了),无法通过理论来获得和预测结果,纯粹的实验科学和经验主义,学科本身的方法就意味着不可靠,将会在学科大交叉下被淡化.希望哪位大牛出来救化学于水火之中.理论化学好象很长时间没有突破了,下一个突破点:量子化学??
另提出一个问题:各位认为化学是不是经典的实验科学?化学到底是什么(与物理,生物的区别)?
化学是中心学科没错,因为它是最基础,最具有渗透力的一门课程。虽说因它而作出的成就不归于化学,但不可否认,化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有很多生物或物理等诺贝尔得主是化学出生的,看看中科院的组成,我们也会发现不少是化学出身。
学术是不分学科的,如果仅仅局限于化学,那他个人的发展也只能如此了,看看全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
“就目前而言,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大,联系越来越密切,学科之间的差别是越来越小。纯粹搞化学的应该是出不了大的成果 ”
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诺贝尔奖大多还是要搬给搞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有重大创新成果。象有机中合成一种新药,化工弄一套新工艺,获不了诺贝尔奖吧。
中国真正做基础研究的少,环境也不行。
所以我认为还是搞点实际的比较好,应用性强,可以快速工业化的。
但我并不是说大家都不要搞基础研究,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一定要抓理论
没有基础什么都不行!!
lintianyi (站内联系TA)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既没有必要过于忧虑,也没有必要置之不理。无论其它哪个学科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其实,对化学的影响不会太严重,毕竟化学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都结合的非常密切,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的人不必担心论文无处可发,不必担心工作出路,因为多年来化学一直都是比较平稳发展的,虽然不是显学,却也不是冷学问。化学领域的用人单位还是得要学化学的人,而且,只要化学还是这么有用的学科,就一定会继续吸引那些感觉自己适合而且愿意从事化学领域的工作的人。呵呵……
另外,化学的发展最终还得让数学和物理高强度地参与,离开这两门学科的支持,化学是难以独自发展的,这门学科的诞生以及历史发展轨迹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再说,如果哪一天没有了“化学”这个名字,但是,其研究工作仍然有人在从事,我们有什么必要担心?呵呵……真的走到那一步,那就是某种合乎规律的必然,不是吗?
当前,我们这些从事化学研究的,还得尽力工作,把自己所从事的化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工作搞好了,推动了化学的发展,化学也就给我们更多的安全感啦。呵呵,此之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不是吗?
yaoxiaowu005 (站内联系TA)
我不耽心“化学”的品牌
我提出如下理由与大家讨论:
1、 大家公认的物质运动形式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化学是处于“中心”。下级各种运动形式演变组合才能逐步升级到更高一种运动形式的。这是从大方向上把握进程的观察,可以说明化学不会消失。
2、 在目前各种定量学科中,有数学、物理、化学,其中化学是公理化程度最弱的。其中存在着大量尚未被公理总结的现象。客观点讲,只有一部分可观测的内容被现行的公理总结了,还有大量的可观测事实以及尚未被定量表述的事实未被公理总结。这说明化学仍然有许多问题。通常而言,只要有问题存在,对其研究就存在意义。因此从化学的现状来看,这个学科不会消失。
3、 现在化学有被分解、溶化的倾向,说明化学很重要,下游学科对它的依懒性很强。目前一些下游学科拼命向定量方向发展,如生物,就得吸纳所有可能的定量理论,这种发展具有必然性。这表示“科学方法”在引导具体学科发展中起了明显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如果化学发展停滞,那么拉化学分支弥补自身“无定量”缺陷的学科,也要受到化学发展的致命约束。因此化学必须发展。这种发展的需求当然不允许化学消失。
4、 化学学科被视为“伴娘”的原因在于,人类对物质微观运动认识的局限。现在人类自以为可以对基本粒子进行研究了,我猜想那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否则化学在分子、原子尺度的运动规律为什么还是似是而非?可以预料,一旦化学的公理化程度有所发展,现在被分化出动的各个学科就会自动回归到它应有的位置。由此可以得出化学被不断肢解的原因在于公理化程度不强,没有足够的能力控制它的这些部属。
结论: 现在的化学,是整体自然科学在公理化进程中的前沿。人称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是立足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角度的评价,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必须从化学学科入手。或者说,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言,21世纪是需要化学家拼命的时期。不管他们现在被称为“分子生物学家”还是“纳米专家”!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