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山高水低,安居乐业”:什么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
记者:北大中文系一直有优良的教学传统和治学风气。现在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教育中出现了很多功利化的因素。系里有没有教学不太用心的老师?
陈平原:当然有,但要系里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很难。我担任中文系主任四年,任期很快就要到了,总结这四年没有达成的目标,第一条就是“以教学为本”无法真正落实。我能够解决教师必须上课的问题,但上课效果如何、用不用心,就不能保证了。这不是中文系的问题,也不是北京大学的问题,是整个中国大学的问题。我认识的国外教授,就教学而言,普遍比中国教授敬业。
当然,也有很多老师教学很认真。我有事找他们,不只一次听到这样的回答:换个时间吧,我下午有课,现在得好好休息,养精蓄锐。上课前要酝酿情绪,这样走上讲台时,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我的妻子夏晓虹也是中文系老师,“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课已经教了20多年了,每次上课前,她都还紧张,需要认真准备。一方面,北大学生很敏感,也很挑剔,你讲得好不好,他们心里有数;另一方面,教师们拒绝“老生常谈”,希望每次上课都能有新的思考,新的发现,新的表达。
现在的问题是,整个评价体系里,教学所占的比例太小了。我们往往更看重教师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教学态度。研究成果如何,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且容易有定评。至于教学好坏,相对来说比较“虚”。到了晋升职称或学术评奖时,除了一些极端状态,教学好坏不起决定性作用。这就导致了老师们普遍重科研而轻教学。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但至今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
记者:那您看对于教学来说,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公平的评价办法?
陈平原:北大试验过两种办法。第一是请老教授听课,帮助把把关。这措施本来很好,但现在取消了。已经退休的老教授,或仍勤奋著述,或正颐养天年,如何保证他们参与教学评鉴的积极性,是个问题。今天的中国大学,不少退休教授生活比较拮据。早年薪水低,没多少积蓄,退休后收入锐减,生活压力大。所以,如果学校还想推行老教授听课制度,首先必须保证他们的权益。还有,如何保证他们的意见受到尊重,他们的经验得以发挥,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教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如何培养年轻教师,各大学都有明确规定。八十年代中期我刚工作的时候,还隐约可见这个传统。即每位年轻教师入职后,系里会指定一位老教师“传帮带”,直到几年后你能站稳讲台挥洒自如为止。今天不一样,招进来了马上排课,老教授没义务带,青年教师也没兴趣学。
第二个办法各大学都在实行,即让学生给老师打分。不同之处在于,有的学校所有课程都打分,有的则限于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必修课。但这也有问题。因为大部分学生不是从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或自家学术成长的角度来评价课程,更多考虑的是好听不好听。有的课很好听,学生们上课时很开心,但没什么实质内容。有的课程本来就比较难,学生学起来很吃力,又拿不到高分,自然评价不高。所以,学生打分只能做参考。如果过分强调学生打分,会导致老师们都去开轻松的课,且尽可能给高分,以讨好学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要拿高分,又不想影响学业,学生们于是“选修”比较善良的,“旁听”真有学问的。但凡学问好且要求严格的教授,其课堂上必有一半以上是旁听生,原因就在这里。
要求必修课的分数正态分布,这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仍有老师拒绝这么做,理由是他那门课学生特别优秀,且格外用功。另外,中文系开设大量的选修课,这些课程难易程度不一,全都要求成绩正态分布,也不太合适。
教学评估很难,但这不是教学管理的关键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大学本就是山高水低,应该任凭学生自由发展。这是大学不同于中小学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只能千方百计“扶正气”,提倡好的,标榜高的。但如果希望“令行禁止”,那做不到,而且也不应该。我不太听校长的,中文系教授也不太听我的。这正是好大学的特点。反过来,如果校长、系主任特别有权威,一言九鼎,你一说老师们就都跟着做,那才是有问题的。因为,过分的“步调一致”,会导致一个系或者一个大学的风气跟着领导人的好恶而随风起舞,漂浮不定。北大不会倒,就是因为有一批很有个性、特立独行的教授。他们自有主见,不听你领导“瞎指挥”。我仔细观察过,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北大历经诸多摇摆,但主体风格始终没变,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北大管理很宽松,这确实也有问题。但适当容忍这些缺憾,恰恰塑造了我们相对自由的学风。我对学问比较挑剔。当系主任之后,很多人以为我会大刀阔斧地调整。我说不会的,应该是不断微调,小步快跑,这样才行。在北大这样的地方,即便你知道问题所在,也有好的对策,若急不可耐,硬要一夜之间扭过来,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记者:国外大学在教学评价方面有什么经验吗?
陈平原:从世界范围看,研究型大学评价一个教授厉害不厉害,主要不是看教书,而是看研究成果。北大从国外招聘著名学者,首先看的也是研究能力。我们的问题是一窝蜂,不同大学之间没有分工,因此也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以美国为例,文理学院和研究型大学不一样。文理学院专注本科教学,要求你首先是个好老师,然后才是一个好学者。研究型大学如哈佛、耶鲁等,确实更注重学术论文和著作,教学方面不像文理学院那么讲究、那么计较。人家是文理学院和文理学院比赛,研究型大学跟研究型大学竞争,中国则所有大学都按一个标准来衡量,这就导致那些很难量化的“教学”,在整个大学中的位置明显下降。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