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高校提前介入高中生教学,也成了高校选人的新路子。在去年暑假举办的广州首届“科技之星”青少年创新特训营,参加该活动的60名中学生均是数学、化学、生物等科技竞赛的获奖得主。在特训营期间,他们跟随中大和华工的教授深入高校实验室。“教授会对这批学生跟踪三年,受到导师好评的同学在参加华工的自主招生考试时会受到特别的关注和优待。”华工招办副主任周勤说。
而中学与高校的合作办班模式,则将“校对校”培优升学的目标演绎得更为彻底。执信中学与中山大学工学院首开先河,合作开展“元培计划”特色课程班。
据了解,该校去年已遴选出30名学生,与中山大学工学院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学生在高中前两年完成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第三年则与中大教授“结对子”,培养模式与研究生相仿。“我们甚至希望,这些拔尖人才可以直接入读中大,不用为高考而分心,把时间放在学习研究当中。”何勇的期待道出了重点中学校长的心声。
据知情人士透露,广州如今有重点中学正与省内的“985”大学洽谈共建合作培养班级,若谈成,将有望在广州的中学内开展高校的“订单式”培养班。
毋庸置疑,这些创新的招考方式使“试水”十年的自主招生在普通高考之外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不必非要挤高考独木桥。据统计,2012年获得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录取资格的学生占两校拟招生总人数的61.6%,共3707人。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吴颖民认为,在高校人才观的嬗变中,中学能够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以及个性教学的突出,而不再是千篇一律。“我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而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人才观念也会最终被推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