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中国EMBA教育十年成长思考:EMBA,富人俱乐部?(6)

2013-02-01 09:3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步入先进还需二十年

  【请了几名留美或华裔学者来授课,并不意味着就是国际化了,国际化应该是一种综合的国际化】

  谈到中国EMBA教育的未来时,相对于国际化,很多专家和EMBA学员则更加看重本土化。

  “相比于国外,中国的EMBA教育最大的优势是本土化。”易定宏说,未来中国的EMBA教育,必须聘请了解中国文化的华人优秀教授授课,必须针对中国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和中国文化特征,不断改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只有实现了本土化,才能实现国际化”。

  钱颖一认为,不断强化课程的研发与创新、深化对EMBA教育办学规律的认识,是EMBA未来的生存之道。“尤其是要充分挖掘中国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加入到未来EMBA教育当中,打造有中国特色的EMBA教育。”

  “清华经管学院在2012年12月率先进行了探索,发布了由‘天’、‘地’、‘人’、‘通’四大课程模块构成的EMBA全新课程体系。”钱颖一说,这四大模块的称谓就映照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清华EMBA教育希望带给企业和企业领导者的新境界是:天时、地利、人和、会通。”

  “过去西方教东方,未来东方也可以教西方。”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说,顶尖商学院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强调东西方的双向交流。

  有的专家则把对EMBA教育的整体设计与定位,看作是限制其未来发展的瓶颈。

  “EMBA教育应该由学历教育归为非学历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也就是把EMBA教育归为继续教育范畴。这样,EMBA应由面向社会的大学继续研修机构来承担,而不是由承担学历教育的大学管理学院来负责。学员可以接受培训,但没有硕士学位,也无研究生学历。这可以避免学校用这类教育进行文凭贩卖,同时也可引导学员们关注教育培训本身。

  在熊丙奇看来,目前EMBA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历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具有较强的公益色彩;而非学历教育的培训,从本质上说,是营利性教育项目。由学历教育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会让学历教育也染上浓重的商业色彩。二是由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监管主体不同,谁来对非学历教育进行监管?会不会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国家教育资源流失的问题?另外,非学历培训的财务管理是否透明,会不会出现将其归入单位小金库的问题?这些都值得警惕。

  作为一个中国管理教育特殊而不可分割的部分,EMBA一直都是在成就和问题中“摸着石头过河”。在获得国际认可的同时,中国EMBA应该保持理性的态度,在本土化和国际化交替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打造中国特色、中国品牌的EMBA教育。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表示:“总体而言,中国的管理教育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个别管理学院的排名进入世界前列,并不意味着管理教育已经由‘美国时代’进入‘中国时代’,如果中国想有一批商学院在管理研究与教育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至少还需要20年。”

  【链接】

  EMBA十年发展大事记

  ●2002年7月2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通知》。

  ●2005年9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决定对北京大学等30所试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进行合格评估。

  ●2007年2月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达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教育评估的结果。此次参加评估的30所院校的EMBA项目全部合格。

  ●2008年9月1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组成了第四届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9年6月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2所高校为新增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09年6月1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EMBA教育有关招生工作加以说明,从2009年始,批准北京大学等10所院校年招收EMBA的限额为400人;北京交通大学等20所院校,年招生限额为2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32所院校,年招生限额为100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