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出版巨头年年提价 高校图书馆都在为钱发愁(2)

2012-11-01 12:06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越来越多的钱花在书库以外的地方

  葛剑雄也向本报记者表示,国际出版商每年都在涨价。

  他形容,有时出版商的涨价是“专横”的。为了表示抵制,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不少高校一度停止订阅美国著名期刊《科学》的网络版,只保留纸质期刊——类似的举动,在别的校园和期刊之间也发生过——但是,无法通过校园网下载《科学》论文的师生,很快表达了不满:连这么重要的一份学术刊物都订不起的大学,还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吗?

  葛剑雄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际“顶级”刊物在投稿时都要求作者签字放弃个人版权,然后将作品纳入数据库高价出售,卖给作者所在的院校。

  在他看来,出版商成功地利用了一些人“建设一流大学要不惜代价”的心态,以此“随心所欲地涨价甚至讹诈”。出版商的法宝之一,是让读者特别是学校里的大教授出面,“逼我们就范”。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目前最有价值的财富仍是那些经过编目,整齐码放在书架上的藏书。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图书馆的采购经费,正在向厚重庄严的书库以外的地方倾斜。

  2005年,复旦大学图书馆花掉了2558万元文献资源购置费,其中2053万元采购纸质资源,505万元用于电子资源,二者之比约为4∶1。

  到了2010年,这家图书馆的3200多万元采购费中,2100多万元用于纸质书籍,电子资源升至1097万元,二者之比不到2∶1。

  也就是说,5年间,电子资源开支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占比由五分之一提高到了三分之一。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显示,这并非个例。

  如2010年,清华大学分配在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经费分别是2620万元和1311万元,北大分别是2220万元和1052万元,浙江大学分别是1790万元和1134万元,武汉大学则是1750万元和966万元。

  根据各校上报的信息,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大学图书馆学报》副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波做过统计,2006年~2010年,高校图书馆的平均电子资源购置费逐年上升,分别是78万元、82万元、94万元、107万元、124万元。

  这些信息同时也透露了高校图书馆贫富悬殊的情况:在一些名牌大学图书馆的年度采购经费超过3000万元的同时,也有的图书馆上报的一年采购经费只有6711元;在同一年的统计中,全国高校中最大的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馆舍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而上海一家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仅有413平方米。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