窘境
长篇文学作品不如SCI论文有价值,文学被中文教学边缘化
中文系遭遇的尴尬,在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梁振华看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现今的学术评价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中,作为文学最核心的创作已经被迫完全脱离。
梁振华举例说道:“以我个人为例,教师创作的文学作品无法计入对教师的考评体系当中。在考评体系中,老师们哪怕是花几年的时间完成的一篇长篇文学作品也不如一篇SCI的文章更‘有价值'。长此以往,在高校中文系内,从事文学创作的老师就越来越少了。”
对老师如此,对学生更是如此。如今许多高校文学院、中文系提倡学生从事文化研究、理论研究,在这一方向的引领下,文学院渐渐失去了原来浓郁的文学氛围。
美国学者米勒曾说:“文学行将消亡的最显著的征兆之一,就是全世界的文学系的年轻教员,都在大批离开文学研究,转向理论、文化研究、后殖民研究等。他们写作、教学的方式常常接近于社会科学,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文学科。他们在写作和教学中常常把文学边缘化或者忽视文学。”
“我在每个学期的期中作业可以给学生布置创作方面的作业,但是在期末考试就必须遵照要求,设置论述题、问答题等内容了。在学生的创作作业中,更多的是看到学生们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总—分—总'、‘形散神不散'的创作思维,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梁振华说道。
系统的正规教育,在一些专家看来更是扼杀创造力的“凶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就撰文指出:“要通过莫言获得文学奖,来证明中国教育的成功,是证明不了的。莫言的教育经历更说明,作家获得诺奖,与其接受的正规学校教育,关系并不大……莫言支离破碎的基础教育,却让其走上创作之路,反过来倒值得对当前的教育深思:按照我国当前的教育方式,一名学生完整地接受了小学、初中、高中教育后,他们还有多大的创造力、想象力呢?”
推荐内容>>莫言喜获诺贝尔文学奖实况追踪 获奖花絮 专栏>>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内容>>盘点莫言经典作品 关注文学意义:莫言作品内容简介
推荐专题>>聚焦: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
推荐内容>>莫言获奖后广受关注 瑞典媒体称其“一夜成名”
推荐内容>>莫言称获奖是文学胜利 批判社会黑暗面凌厉严肃
推荐内容>>莫言文学成长经历一览:为娶石匠女儿想当作家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