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也认为,专业硕士一般都是两年的学习时间,一年上课,一年找工作,教学显得很仓促,实践容易沦为“名义”,且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虽然很多学校提出了双导师制,在现实中却很难实现。
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第一次招收了11万专业硕士,到201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4.8万,而2012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更是达到18.7万。面对如此增长速度,如何匹配与专业硕士所需的实践性教学资源和师资,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专业硕士无疑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MBA的老师没有商业的经验,教MPA的老师没有政府工作的背景,学校没有配套的机制来培训老师,也没有新增加编制来引进老师,又怎么指导学生呢?”杨伟国说。
此外,专业硕士学费不菲,MBA学生一年学费在7万元以上,学校招收一届MBA动辄就是二三百人,高收益、低支出的专硕经费成为一些学校和学院的“另类生意经”。“一般来说,专业硕士的费用学校提取30%—40%后,留给学院负责收支。学院有专门的院长和老师来负责管理,但这些钱怎么花、课时费和专家费怎么给,缺少公开制度和相应监管,难免存在利益寻租。”一名高校老师透露。
【建言】在正视学术型硕士搞不了学术、专业型硕士出现实践不足等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专业硕士制度发展不过几年,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建议将专业硕士、专业博士放到有专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性资源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硕士,是一个发展方向。
——杨东平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