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埋怨学生不如先练教师 大学课堂如何才更有吸引力(3)

2012-10-08 12:12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一条腿,还是两条腿?

  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一直是中国各高校教师的理想,但似乎并不容易做到。许多老师慨叹:一条腿容易,两条腿难!

  华东理工大学的探索,集中到这样一个问题上:教师的科研工作是否能对教学产生积极作用?如果是,那么就可以将两者统一起来。

  青年教师宋楠曾经在培训中提出疑问:为什么反应工程教研组里的教师都这么有成果?既是知名教师,又发表过上百篇文章、有数十项专利?培训后,这个疑问便迎刃而解了。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实用性的课程,大量的案例都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经典案例,没有一定的专业经验和深刻的自我感悟,是绝对讲不出其中的道理的。“自己都没感悟的事情如何给学生讲解呢?曹发海老师教这门课已经整整10年了,还曾赴日本进行反应工程的研究,所以他讲课时胸有成竹,信手拈来,一个原理就能引发一个工程故事,不干巴不空洞,学生自然爱听。”宋楠说。

  长期教授物理化学课的胡英院士一直强调一个关键要素:框架。所谓“框架”,就是一门课程的宏观架构。这就像造房子,把房子的结构设计好了,再做细致的装修就有了基础。而课程的框架,并非来自于哪一本书,而是自己从科研中悟得的。没有长期而深厚的科研实践经验,是形不成自己的课程框架的。从科研中悟得授课框架,正是科研与教学的结合点。

  有了这样的结合,做好科研就不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拖累,反而是其基础。对于不同成长阶段和条件的教师,华东理工大学的各教研组提出,允许在某个阶段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而在另一个阶段则可能反过来。让年轻老师尽快地获得科研的经验、体会,让他们先上有体会有经验的课程,在华东理工已经成为一个惯例。(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