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困”境引担忧 热议:文科生就业真那么难?(2)

2012-08-13 12:3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相关数据

  文科就业率普遍偏低

  根据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工学,最低的是法学,文科类专业普遍在就业率中垫后;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学,为3297元,最低的是教育学,为2621元。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时,全国普通高校共有理工类(理科、工科、农业、医学)本科毕业生393442人,文科类(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历史)本科毕业生144807人。而2010年时,全国普通高校理工类本科毕业生为1293114人,是2002年的3.28倍,文科类本科毕业生总数为751918人,是2002年的5.19倍。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文学类,毕业生总数在2010年为487520人,是2002年77710人的6.27倍,增速远远超过理工类。就业最为困难的文科专业,却恰恰是学生增长幅度最高的专业。

  记者观察

  “贻害社会”之说太荒谬

  笔者对这位教授的言论表示质疑,为什么人家姑娘选择了北大历史系,就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孽”从何处来?

  任何专业的存在都是由社会的需要决定的,每一个专业都各有其特色,也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该专业方面的帮助。与大多数“挺文派”网友的观点一样,笔者也认为,选理科未必就一定好,选文科的未必就是“傻妞”,学文还是学理要看学生自己的喜好。当然,专业有热门和冷门之分,这也是应社会需求的一个区分罢了。只是依照“太蔟”的说法,学不了热门专业就成了“自作孽”,这难免有专业歧视的嫌疑。

  好一句“学文、史、哲专业贻害社会”,也不知文、史、哲专业给这位教授带来过什么心理阴影,使得这位教授如此贬低文、史、哲专业。君不见,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他们都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他们也并不否认人文科学的存在。我们的人类文明需要靠文字记录传承,通过文字的记录,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我们能悟出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哲学。或许,这么说有些肤浅,但是,文、史、哲这三类学科自始至终都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史、哲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是不容任何人否定的,对于文、史、哲贻害社会的说法,笔者实在难以认同。(撰文:记者李琼 校园通讯员冯淑怡)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