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标准莫衷一是
惟一共识或仅是大学名称
大学排名,与一个学校整体形象、综合实力、科研水平乃至毕业生就业密切相关,进而与各种生源质量、经费数额等利益挂钩。于是,从大学排名榜诞生之日起,便将诸多大学、学生以至于学生家长、热心教育人士都卷入到了“排名”漩涡之中。2000年,《2000中国大学排行榜》更是被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郭军辉起诉至法院。有网友调侃道:“大学排名的惟一共识,就是公众对这些大学的名字没有争议。”
除了排名机构的纷杂,其评选时选用的标准,同样引起了广泛争议。“排行榜大多是将所有类型的大学涵盖在一起进行比较,忽略了办学特色。”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中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冯恩洪形象地比喻说,“这就如同把‘橘子和苹果’放在一起,评价‘哪个更好吃’一样荒谬。”业内人士也表示,不少大学排名时,所列入的标准和数据,往往是最易于反映科学研究成果。而相对于社会科学范围内的建筑、创意、人文和美术则不易反映其研究成果,这对综合性和偏文科的大学是不利的。
与之前发布的排行榜一样,武书连版2012大学排行榜一经公布,就引发网友强烈质疑。尤其是浙江大学将长期蝉联冠军宝座的北京大学挤了下去,更令网友忿忿不平。一位长期关注大学排名的何先生表示:“在大学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说,各学校名次的变化不会太大。这所大学在进步,别的大学也在赶超。如果大学排名名次变动太大,可能是因为选取了更有利于它的评价标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目前国内的大学排行榜选取标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真实、不独立的情况,这造成了大学排行榜公信度不高。熊丙奇进一步指出,由于高校信息不及时公开,排行机构使用的数据有可能是老数据,或者是“虚假数据”,这种信息不透明给“钱名交易”提供了空间。
“钱名交易”影响排名标准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天津大学前校长龚克就在一次访谈活动中透露,曾有一家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索要赞助。南开大学新闻发言人吴志成也证实,曾接到不少排名机构的来电及传真,明示或暗示提供“赞助”可以换取排位上升。
存废之争始终未停
榜单渐成“竞价排行榜”
大学排名从诞生之初就颇受质疑,有关其存废之争一刻也没有停歇。支持者认为,每当一个大学排名榜单公布,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证明了社会对排名的强烈需求。反对者则认为,质量不高、标准混乱的排名,误导了公众,也干扰了大学的正常建设,有害无益。
作为一名对大学排名持正面评价者,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教授刘尧指出,每年一次的大学排名所形成的排名轨迹,可以动态地反映各个大学的发展规律。认真分析各指标的强弱和相互之间的影响,能够准确地找出各个大学的发展潜力,甚至找出大学对社会的参与程度和与社会的关系;大学排名揭示的各个大学的实际情况,还可以供各级政府决策时参考。
不少大学管理者则对排名评价不高。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就曾表示,“大学排名像是悬在中国大学校长头上的一把剑,很多大学校长为了得到体面的学校排名,不得不按照大学排名的各项指标进行学校建设,导致中国很多大学没有了特色。”还有大学校长甚至认为大学排名污染学术空气。因为,从目前中国大学排名榜的种种弊端来看,最严重的问题应该是排名榜很可能异化成如同某搜索引擎的“竞价排行榜”一般的怪胎,谁给钱多,谁的排名就靠前。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