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家庭教育不能“去中国化”(4)

2014-12-30 11:12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家训文化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从传统家训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家训文化发展的大致脉络为:萌芽于五帝时代,产生于西周,形成于两汉,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明清达到鼎盛。而到了清末,传统家训发生了整体衰落和局部开新的变化。

  中国最早的家训是周初王室的家训。直到先秦时期,家训总体上还只是家长对子女就某一问题的训示或家教实践中父母对子女的一种教诲,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系统而完整的居家之“训”。到了两汉三国时期,提出了家训、家学、家戒、家声等基本概念,内容上显现出儒家思想影响加深和封建礼教强化的趋势,并广泛采用了家约、家书、家信等新的家训形式。

  标志着传统家训成熟化的代表作,当推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则可以视作帝王家训中第一部系统、全面地教诲皇族子弟立身治世、为君之道、理国平天下的著作,对后代的帝王家训具有重大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家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丰富多彩,包括箴言、歌诀、训辞、铭文、格言、警句等。

  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虽然十分庞杂,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终是围绕教子立身、睦亲治家、处世之道三个方面展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家训在对子弟家人进行处世之道的教育时,为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化途径、方法、形式上都做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探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颇具特色的措施和经验,其中不少至今仍值得汲取和借鉴。

  第一,举行经常的训诫仪式。

  第二,建立定期的“民主生活会”制度,或通过聚会进行彰德抑恶的规诲。

  第三,填写《功过格》,以知非改过。

  第四,运用诗词歌诀、格言箴语对子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第五,刻石立铭,以便于时时对照检查。

  第六,“练达世故”的实践锻炼,以增长处世经验。

  (陈延斌 作者系江苏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