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连年就业难的冷思考:结构性就业尴尬何解?(3)

2014-05-22 14:46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其实,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三支一扶”计划,再到公务员招考多要求基层工作经历,近年来,国家正通过系列政策,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促进大学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中国新增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主要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张车伟说,国家层面将就业政策向大学生群体倾斜,这是着眼长远的考虑,但是,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破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全方位的深层改革。

  谈及今年推出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新举措,熊丙奇说,“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开始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现在大学生毕业生中创业占比也就1%左右,而且创业成功率较低。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贯穿地体现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所以,到毕业的时候再去鼓励创业,很难有成效。”

  除了教育的改革和经济的转型,《人民日报》5月14日刊发评论文章,关注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连发三问:如果中西部地区工资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怎么能让高校毕业生心生向往?如果中小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岗位的稳定性都无法保证,怎么能吸引高校毕业生的目光?如果小城市和大城市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始终存在巨大差距,怎么能让高校毕业生主动走向基层?

  受访专家表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本身要有清晰的自身定位和务实的择业观,不要盲目选择,要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但是,长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治本”之道,必须以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高教改革为重点,同时通过用人机制、保障机制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多方合力创造公平、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首页 上一页 1 2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