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适销对路”? 就业难倒逼高教改革转型
一边是大学生“怀才不遇”找不到工作,另一边则是一些企业“求贤若渴”却找不到合适的大学生。舆论对中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讨论中,大学如何与社会对接,培养输送“适销对路”的毕业生也是焦点之一。
在对自己半年来求职历程的总结中,魏青认为自己的就业难,症结在于所学的法律专业就业竞争太大。
“现在什么学校都有法律专业,有的同学连律师证都考不下来,找工作的时候硕士都不如人家技工。”魏青所在的班级有40个同学,但是毕业临近,还有近半的同学还未通过司法考试,“这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很多司法岗位的求职机会,就业面更窄。”魏青说。
其实,魏青抱怨的专业尴尬,在这个求职季也成了大学生们吐槽的热点。网络上,“千万别报的专业”、“吐槽大学专业”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一些工作多年的网友也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学非所用”的尴尬。
去年6月,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动漫、法学、英语等,这些过去热门的专业已经成为具有高失业风险的“红牌专业”,报告建议通过削减招生来改善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这份报告的调查还显示,2012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有3成毕业生工作与专业无关。
“现在一些211、985高校没有按照自己的学校定位办学,一些职业院校也不想安于本位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大家都热衷扩大专业设置以达到综合性大学的规模。这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下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熊丙奇向中新网记者分析。
熊丙奇说,连年的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是在倒逼高等教育的深层次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最终还是要通过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在课程、专业设置方面摆脱行政治校的模式,让学校能够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根据自身定位办出各自的个性和特色。”熊丙奇说。
中央连推就业新政 连年“就业难”需合力破解
针对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从4月底开始,国家层面即连续推出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鼓励创业的政策。
4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从税收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4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今年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并推出六大措施助大学生就业创业。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