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消除同质化和“两张皮”
少年宫作为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他们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如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少年宫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中存在两种情形:一是不少地方的少年宫与学校教育出现同质化现象;二是少年宫与学校教育相互毫无关联,各干各的,缺乏有效衔接。
对此,北京市校外教育教科研顾问、原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副主任石宝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少年宫不应承担学校教育能够承担的功能,不然就属于越位。学科辅导班、竞赛辅导班已被明令禁止,而少年宫开办幼儿园更是直接涉足学校教育,应当禁止。”
说到少年宫与学校教育同质化的现象,康丽颖不无忧虑地说,目前,不少地方的少年宫等公办校外教育机构通过举办各种学科培训,消除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差异,向学校教育靠拢,这样做有悖于校外教育机构的定位与追求。
那么,以少年宫为重要阵地的校外教育到底如何与学校教育区别开来?康丽颖表示,少年宫等公办校外教育机构应发挥学校所不具备的特色优势,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实现路径上,进行合作和互补,“只有这样,少年宫才能保持公办校外教育机构的主体地位,才能与学校教育进行很好的衔接。”
对于具体做法,康丽颖建议,在活动方式上,少年宫等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不应采用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方式,而应采取群众性活动方式,通过社团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方式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同时,在活动内容上也要有所不同,少年宫等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不应像学校教育那样统一标准,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员,而应尊重学员的差异化,强调多元化发展。
康丽颖还建议,大中城市的中心少年宫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人才培养、服务指导的功能,城区和县市的少年宫要充分发挥普及推广、兴趣培养、体验实践的功能。
谈到少年宫如何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问题,石宝泉说:“核心是要发挥各自的功能,学校有学校的功能,少年宫有少年宫的作用,两者无法相互替代,有效衔接的关键是明确各自功能,建立有效运行的机制。”
石宝泉还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在机制上,各地可以将本区域的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办公室、科技教育办公室、艺术节办公室、少年艺术学院、少年科学院等设在少年宫;二是在少年宫设立校外教育的研究室,使少年宫成为评价学校校外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成员;三是在少年宫设立少先队总队部,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四是将少年宫的兴趣爱好者俱乐部在学校设立分部,充分发挥少年宫指导中心的作用。
他举例说,北京市东城区少先队总队部设在少年宫,少先队工作部部长兼任全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加强了少年宫与各学校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另外,东城区还依托包括少年宫系统在内的社会教育资源探索实施学生“双学籍”管理制度,即在学生原有的电子学籍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文艺、科技、体育”的第二学籍。东城区教委一位工作人员说,第二学籍实际是综合素质学籍,将为学生的特长培养方向提供有效依据。(本文采写:见习记者 刘盾 记者 李凌 蒋夫尔 施剑松 稿件统筹:记者 蔡继乐)
——————各方期盼——————
期盼少年宫图书能多些
湖南省绥宁县长铺二小六(4)班学生袁龙泉:自从知道少年宫举办七巧板科技活动,我就爱上了少年宫。我参加七巧板科技比赛,还在县里拿了特等奖。我特别希望少年宫能举行更多的活动,还希望少年宫图书室里的图书能多一些,让小朋友们都来看书。
成为孩子课外互动场所
南京市鼓楼区家长马先生:我儿子是少年宫的老学员了,每年算下来,仅学费就要3000多元,如果少年宫能够完全免费该有多好啊。但真免费了,孩子可能就不一定能上了,毕竟少年宫的资源有限,根本无法满足那么多孩子的需求。期望少年宫成为孩子的课外互动场所,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结交朋友、拓展兴趣。
乡村少年宫渴望多支持
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中心小学少年宫主任杨爱平:我们这个乡村少年宫是完全免费的,参加活动的主要是留守儿童。目前,少年宫在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师资和资金。由于辅导费低,有特长的校外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乡村少年宫渴望社会各界多支持。
不要一味开办“升学班”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教师刘群英:少年宫应大力开发学生活动课程,如音乐、美术、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不要一味迎合家长需求开办文化课程“升学班”。有相对固定的专兼职老师,不要三天两头儿换老师。在收费方面,严格执行政府定价,政府给予一定补贴,让更多少年儿童受益。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