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2013:国际教育那些过往(4)

2014-01-06 12:40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关键词:职业教育

  回顾:“在所有工业化国家,家长基本上都越来越相信,学习职业技术没有前途,所以他们鼓励孩子上大学。”马克·塔克告诉记者,目前高等教育学历者已经与职业教育人才完全不对称,这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主席、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主席丹妮丝·阿米欧在2013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表示,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世界35%的雇主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然而,德国年轻人失业率一直保持在6%左右。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仲文教授认为,德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奇迹,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依靠了它的秘密武器——职业教育,而且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从不发达到发达,从贫穷到富裕的必由之路。

  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数据显示,加拿大目前有22%的大学毕业生到职业学院学习。丹妮丝·阿米欧解释称,他们之前觉得大学毕业就万事大吉了,但现在他们认识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从大学“回炉”到职业院校学习。

  启示:丹妮丝·阿米欧认为,为应对社会技能缺乏的挑战,职业院校需要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社区,并结成联盟,把雇主的需求、个人的求职需求和国家的需求结合起来。雇主帮助教师开发课程,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且,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者必须意识到学生的流动性,其开发课程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国家的需求,还必须考虑到全球化趋势。

  马克·塔克建议,在一个正常的劳动力市场里,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都需要,但必须要保持合适的比例。同时,两者的鸿沟应该缩小。在很多国家,如果学生选择了职业教育,就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现在,必须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实现对接,而不是所有学生都挤着上大学。无论学生选择的是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他未来能在两种教育模式之间转换和流动。此外,很多人认为有了高学历就能有好的前途,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博士通常被认为应该是做研究工作的,但社会只能消化一部分。在新加坡,政府会对专业需求进行预测,从而保证供应于求,但很多其他国家并没有类似的规划,所以容易出现学生供过于求的局面。

  关键词:中国问题

  回顾:中国教育是国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成就显著,问题亦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夏维明博士和尤锐教授等表示,中国重视教育决策带来的人才优势,在上世纪中期经济迟缓年代没能充分显现,但其人力资本优势,实际上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打下了扎实基础。然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讲师、中国普教研究专家奥娜认为,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方式存在着官本位、大锅饭、追逐利润、行政干预等弊病,这容易埋没优秀人才,浪费科研精力。

  “中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而且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学校与美国学校组织形式不同,中国教师在一起讨论教学,共同进步。”马克·塔克强调,中国在数学教学上要比美国做得更好,而这一切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中国学生缺乏开拓性、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很大程度上由于美国教育以学生个体为对象,并采取放权管理的方式,在实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同时引致体系的混乱,中国则更针对学校,在实现了体系有序的同时制约了人才创造力的发展。

  启示:奥娜强调,教育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长远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需要坚定的战略眼光。中国应适时探讨和借鉴西方国家“大学自治”的做法,把大学打造成真正培养高端人才的地方。

  马克·塔克表示,教学实践中应将中国和美国两种政策取向更好地兼容。同时,中国迫切需要将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上海教育经验分享到教育欠发达地区。而且,由于中国富裕家庭越来越多,他们能够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而这要求学校更努力地弥补学生之间的差距。为此,中国教育需要将目光投入教育表现欠佳的学校和学生,给予更多的资金、师资和资源支持,并更精心地组织课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