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顺利就业,随即而来的工作辛苦、薪酬太低等问题,也让许多医学毕业生感到困扰。
实习经历让熊云对自己梦想中的职业多了一些认识:“在儿科实习时,真的很辛苦。有一天我连续工作了15个小时,中午也不能休息。那天医院新收了16个病人,小孩子的病情变化很快,要不停地问病史、写医嘱。过去,一个医生的收入可以养活一家人。如今,初入医院工作时,可能连自己都养不起。”
医学毕业生薪酬低是不争的事实。日前广东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医学类毕业生的平均就业薪酬最低,仅为2394元/月。就业起薪低不仅困扰着本科医学毕业生,也是医学硕士甚至博士心中的痛——埋头苦读多年后,别说买车、买房,连基本的生活也很窘迫。
从北京四中毕业时,王晓钢考进了北京大学医学部七年制医学班。如今,昔日高中同窗有的已月收入近万元,而他每月只拿着400元的研究生补贴。不过,他还面临更大的困扰:医生职业的社会评价似乎越来越低,风险越来越大。他表示,很多同学已“逃离”或准备“逃离”。
王晓钢所说的风险,来自于近年来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环节。而医患关系现状,令医学实习生的身份变得敏感。许多病人不愿让实习生“碰”,老医生们很是着急:“当学生的时候不动手,难道等毕业了直接上手术台?”为了减少医患矛盾的触发点,临床实习动手操作的范围不断缩小,这也着实消磨了不少人的从医热情。
在医院,实习医生经常会碰到病人板着面孔要求更换老医生,一些病人对年轻医生动不动就发火,甚至有时实习医生会遭遇带着录音笔、随时准备为自己“维权”的病人。如此架势,让很多年轻学生的自尊心深受打击。
“报考医学院时,我觉得医生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能帮助别人,社会地位很高。与现实的接触后,我觉得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纯洁。我曾听老医生说,一些医德不好的医生,从药商那里拿的回扣,比工资还高。”大四学生杨晓霞说。
面对优秀中学生不愿意学医的现状,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冯希平教授很忧心。“我们希望弄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冯希平说。前不久,冯希平领衔专家组对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医学院等沪上医学院的学生开展了一项“职业认同度”调查。
结果显示,医学生对“未来的医学生涯”表示出不同的态度:有1/4的学生对选择医学感觉“自豪骄傲”、“无怨无悔”,这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和研究生人群;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处于“痛并快乐着”的状态,虽然眼下学业负担重、从业压力也不轻,但会坚持下去;有1/4的学生认为学医辛苦、从医更辛苦,认为“今后的路不太好走”。
对当下的青年人而言,医生这一职业的吸引力日渐消退。一方面,现实社会中医生职业风险较大,当医生很辛苦并且待遇不高。另一方面,医学生临床技能缺乏和人文教育缺失,直接导致了在商业大潮冲击下医德失范滑坡,医患冲突愈演愈烈,让学生们望而生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