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学生减负家长充当“阻力军” 减负尚需“接地气”(2)

2013-03-29 14:5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减负要落地,配套需完善

  “现在学生的负担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是校内的负担重,还是课外的负担重?学校的课业减轻了,学生的业余时间都被课外报班占满了,能算减负吗?学校减负也不只是减少作业,减几个课时那么简单的事。教研机构要在课程设置、教材改革和作业的设置上做更多的研究。”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小学校长汤国强认为,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长、社会要共同承担和面对这个课题。

  他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选拔人才的机制导致疯狂择校,因此,中小学生减负,单靠学校努力很难有大的改观。

  如何做到真正减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采访时说:“真正减负要靠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配合,包括对中高考评价体系的改革。否则,减负令的实施难以深入和持续。”

  家长们也呼吁,在落实减负时,小升初、中考的配套政策要跟上,减负才能落到实处,才不会成为当减不减、明减暗增,才不会让最希望减负的家长成为减负的“阻力军”。

  据介绍,中小学减负最早是从山东做起的,力度也是最大的,曾经因为学校违反规定撤了二十多个校长。几年下来,结果是学校学习的时间减少了,社会补习班发展起来了,最后把时间又用回到学习了。

  业内人士认为学生减负后多出来的时间做什么,应该由个人决定。从专业化角度来讲,学校应该有一支专门的队伍帮学生做生涯规划,让学生知道自己做什么最开心,最擅长做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去上家长给报的功利性的兴趣班。

  北京市某小学校长认为,减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进行科学减负,更要反思教育科学规律。减负也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能否增效?课堂教学效果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案是提高课堂质量之根本,教师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再开展项目研究。重点之一是对课堂节律的研究,不仅仅关注知识,更为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生命体验。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