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观察 >

教育观察第39期:超常教育背后的思考

2012-08-12 18:06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什么是超常教育?

  1978年,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呼声下,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应运而生,迈出了中国超常教育的第一步。

  超常教育,即超常人才教育是在中国内地的提法,台湾、香港称资优教育,欧美称天才教育,日本称英才教育,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悄然兴起的对天资优异的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全文]

  相关文章:超常教育:全面揭秘京城神童培养方案

  ·我国超常儿童数量

  据世界天才协会亚太地区联合会主席、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主任施建农博士介绍,超常儿童是指在学业、机械、音乐表演、绘画艺术、领导才能、体育才能、交往能力和文学才能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智力超常的儿童约占全部儿童总数的3%,按此比例计算,中国3亿多儿童中,约有智力超常少儿近1000万。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有北京市户口的14岁以下儿童187.8万,也就是说,北京至少有1.88万超常儿童。

  ·关于中国科大少年班

  1978年3月,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等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在方毅等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为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为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推动中国教育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少年班。少年班第一期招收了21名少年大学生,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15岁……[全文]

  相关文章:
  ·少年班的神童今安在?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继续招生 2005年招收40人

·光环背后的成长缺憾

  从1978年到现在,中国科大少年班举办了26届。据统计,在已毕业的少年班的学生中,有70%至80%的学生考取了国内外研究生,另有三分之一拿到博士学位。其中,像知名的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就出自科大少年班。在强烈的社会关注下,神童群体被罩上了一层巨大的光环。这种光环对于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影响巨大。中国科大第一届少年班学生宁铂曾经对老师表示,造成他发展不利的因素有两条,一是媒体的宣传,二是他选错了专业。他说,如果他当时学围棋或中医,都会比现在有成就。
  事实上,很多“神童”不断转学,和比他大好几岁的孩子一起生活。有的“小神童”从小被家长特殊教育,小小年龄面临着过大的压力。
  “毕竟比同龄人来说,少了两三年的经历,有很多动画片我都没有看过,很多的话题我和同学们聊不到一块。成长可能是有一种缺憾。”一位“小神童”说。
  “神童”成才的案例引起了太多家长的关注,但在关注神童“成功”的同时,对于他们的成长并不应该忽视。刘正奎博士说,给他们合适的教育,同时也应该给他们正常的交往空间,给他们应有的童年和快乐。“对于孩子来说,成功不是最重要的,健康地成长才最为关键。” [详细进入]

  相关文章:从来就没有道德上的“天才”

·超常教育 诸多困惑

  曾经担任中科大少年班教师的贺淑曼教授认为,现在超常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困惑。

  一是概念和定义的困扰。有人把超常教育定位于智力超常儿童的教育。有人说“高智商(智商一般为130以上)的儿童被看成超常儿童”,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超常者。这样的教育则会把爱因斯坦、爱迪生式的潜慧生排除在外。这种定义给超常人才教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阳春白雪”的面纱。精英教育是超常教育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二是教师与教材的困扰。教师除了本身的素质之外,还必须对超常生的身心发展及超常教育的理念、课程设置等有所了解,教师要经过培训;教材的深度、难度和系统性也至关重要。   三是超常人才教育的评估困惑。社会上有人习惯于质问:“你们培养出多少世界级人才?”其实,超常人才教育是一项大中小幼的系统工程,哪个环节有失误都会给人才成长造成损失。所以,每个教育阶段都应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和评估标准。再者,有的人大器早成,有的人属于大器晚成。还要看社会为人才持续发展创造了多少条件等。

  四是教育体制的困惑。国外培养人才的最好模式是通才教育,即入学后先不分专业,根据学生兴趣发展选专业。但目前在国内能广开此路的大学并不多。

  五是超常人才的持续发展困惑。在校学生都是潜人才,潜人才在走入社会后转变为显人才。他们变成真正的人才既有自身的适应能力问题,也有社会的认识观念和体制等问题。人才的持续发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相关文章:美国神童的困境:学校跟不上我们怎么办?(图)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教育观察论坛

-论坛热贴-

·当高校“排名”影响到高考填报志愿时
·一个民办中学校长的困惑
·教育成了最令人头疼的事
·教育收费遭遇丑陋心态
·免费教育,一个永久的梦想
·我是农民工的大学生儿子,和父亲一起干泥瓦匠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