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化学学科 >

浅谈初中化学学科教学

2012-08-01 14:23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浅谈初中化学学科教学

———真爱学生、教学相长、培养能力

                             四川省乐山市第七中学  宋吉伦

 

化学与工业、农业、国防、科技,以及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初中化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关心自然、回报社会的情感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健康发展。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就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合理处理教材,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真心和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提升教育理念,提倡“大课堂”教学观

教师是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导”是关键;实践活动是知识、能力的载体,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以致用、创新发明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教师的阵地不再是三尺讲台,学生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学校和整个社会是老师和学生的“大课堂”,学生要学会“听、看、思、悟、记、用”。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质疑、领悟、运用、创新。师生应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实验、教学相长把乏味的灌输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体验。实现愉快教育、幽默教学、快乐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自然、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让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如泉水般流进学生的心田,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大课堂”教学观。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和发明创造的源泉。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比如讲到石灰石,乐山境内的峨眉山和另外几座大山都富含石灰矿,学生若能实际调查了解石灰石的开采、转化、性质、用途,积累了生活体验后,学习效果会更好。关于氧气、二氧化碳、酸碱盐、燃烧和灭火、水的净化等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前提。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当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能想、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间的争论,可使学生从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受到启迪,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建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质的飞跃过程。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当学生自己参与到问题的发现、实验的分析,结论的整理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大有好处。

三、合理处理教材,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学条件,学生实际,教学经验驾驭教材,对教材加工处理。不要完全拘泥于大纲,要求变、要延伸、要拓展。教学中要力求把握重点、分化难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下面仅举几例,谈谈我对教材的一些处理思路:

绪言课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介绍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强调实验时仔细观察,学会记忆方法,可做实验:往NaOH溶液中加入酚酞,变为红色,再滴加稀盐酸,变为无色。虽然同学们还不知为什么,但这种好奇会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就高涨起来。完成教学内容后,趁同学们兴趣正浓,教材75页的元素符号,补充LiBeB后可提前到“绪言”就开始让学生记忆,可以起到分化难点作用。

催化剂概念的引出。可以引导学生同时、分别加热MnO2KClO3,让学生亲身体会:氧气究竟是哪种物质中产生,反应速度快还是慢,再往KClO3中加入少量MnO2,再看放出氧气的速度。当同学们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出催化剂概念后,继续探究利用KMnO4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后逐步补充:实验室有较多的KClO3和少量的KMnO4,怎样制取较多量的氧气?对KClO3 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KMnO4 吗?通过实验探究,让同学们清楚认识到MnO2在化学反应中究竟是催化剂还是生成物,催化剂概念得以牢固建立。

上册教材90页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我认为改进使用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更好些,方法是:先在试管中演示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让学生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可能情况(三种,学生争论很热烈),再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分别装入滴瓶的瓶中和滴管中,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调节天平平衡后,挤压滴瓶上滴管,两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看天平平衡情况,结果是平衡。实验改进后,好处不仅仅是操作简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滴瓶是一个封闭体系,反应前后体系内外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对探究、分析、解释质量守恒很有帮助。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

合理处理教材,就是要在教学中要选好切入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例如,化合价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关键点就是原子结构知识,当学生明白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就容易理解离子的形成,以及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形成,掌握化合价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如果学生还不能理解,可以将常见化合价编成韵句,教会学生理解记忆。当学生熟练掌握化合价知识后,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就简单得多,使用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也就容易了,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好坚实的基础。

合理处理教材,就是要在教学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巧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比如,分子的性质知识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分子的间隔”对于不少同学无法想象,我布置预习作业时让孩子们回家用一个杯子(能装一斤米左右),量取一杯黄豆、一杯大米,混匀后再用这个杯子量混合后的体积,结论是:总体积小于两杯。有了这样的生活实践体验,何愁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好呢?在师生互动,学生交流时,有学生“装怪”地发言说:老师,我用的是花生和米做的实验,结论是:“一杯花生加一杯米,小于两杯花生米”,引起哄堂大笑,他继续补充说:“这是由于宏观的物质花生、米之间有间隔,微观的分子间也有间隔……”。你会批评这位同学吗?不会,这才是真正的“做中学、乐中学”啊。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具魅力,可以让学生在亲历亲为中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放手让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和社会实践,是老师的传授无法代替的生活体验。实验以其具有的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自然地去激发和满足学生的知觉好奇。“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上册教材50页关于探究氨分子的运动扩散实验。可以这样改进: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管口放上有氨水的棉花,塞上试管塞,观察现象并解释。还可以这样改进:将两个小烧杯改为两只小试管,将大烧杯改为大试管。这样改进后的实验效果很好,可以让学生从酚酞依次变红的宏观现象中,得出分子不断运动的结论。魔术“烧不坏的布”更让课堂气氛极度活跃,老师巧妙创设的问题情景,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分子运动的知识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扎根。(在棉布中包裹紧樟脑块,用打火机点燃,棉布烧不坏,这实际上是樟脑分子从棉布的空隙中运动出来被点燃,而不是棉布被点燃)

关于探究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上册教材124页是在大烧杯中做的实验,由于白磷在烧杯底部运动不受控制,燃烧的实验效果并不好,如果改在试管中做,将氧气收集在储气瓶中,实验操作简便,现象非常明显。成功的改进实验,会触动学生灵感,培养创新精神。

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的

上册教材115页讲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可提问: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有无明显现象?若用试管收集满二氧化碳,慢慢倒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在试管口套上一个气球,震荡,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答:气球被倒吸入试管。(强调:一定要做实验,现象很明显,大部分学生就象在观看魔术表演,可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由此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吗?当大部分同学认为是发生了反应时,再问:为什么不是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了呢?(教材114页刚做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一场认真的探究、激烈的争论后,同学们会得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接下来再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答:碳酸钠和水)。再问:怎样证明产物是碳酸钠呢?再一次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会得出方法:把试管口的气球取下,往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优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千百年来教学的精华,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的精髓。“授人以鱼可供一顿之需, 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当学生学会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探究、验证、感悟,再归纳总结、演绎推理、发现、创新时,才会让学生的思维真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