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3)

2014-10-13 23:23编辑:【考文考理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3、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果说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意志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那么,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则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除了获取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外,还要依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要求,并不断反馈、不断调整、不断强化。比如,笔者曾对学生制定了“十个一”的要求:即每位同学为学风建设提一条好的意见或建议;上交一份学习计划;定一个自己的进步目标;为实现目标作一份承诺;确定一个帮教对象或被帮对象;每次预习或复习时争取发现一个问题;在课堂上争取提一个问题;课后参与讨论一个问题;每天修改他人一份作业;每学期上交一本读书札记。结果表明:在认真贯彻实施上述要求后,我班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得到好转,习惯得到明显改善。

  (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数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计算力、思维力、想像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自学、交往、言语表达等能力。学法指导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而能力总是在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就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直到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笔者的经验是:第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有不同的要求;第二,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培养数学学习能力时,应采取小步子、多指导、多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应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四)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众所周知,学习心理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行为表现等诸多方面。而学习心理属价值取向的范畴。正因为如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才明确规定:要把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新的教育形势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指导,不仅是重要的,同时也是必要的。问题是: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胜任。笔者认为:对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所谓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其实质是思维方式或价值观与生活环境的不相适应导致的思想认识上的冲突与矛盾)较为严重的,可先考虑转送心理咨询专家;轻微者,则可与专家共同解决或自行解决。毕竟,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是轻度的,是教师可以解决也必须解决的。比如学习挫败导致的自卑感、心理失衡引发的嫉妒情结等。在笔者任教的学生中,曾有一名学生数学考试每次都得第一,突然有一次得了第二,就气得饭也不吃,话也不说,甚至无端端地把那位得第一的同学凶了一顿。显然,该生对名次非常在乎,但心地并不太坏,只是点孤傲,学习也很认真,可以算得上一名好学生。事后,笔者心平气和地与她谈了好久,倾听了她的内心世界(她说:“我也不是故意要骂她的,只不过觉得自己这次很没面子,才会把气洒在她身上,真是对不起…”)。我趁机追问了她几个问题:如果你每次都第一,那不是没对手了吗?没了对手又哪来的压力?没了压力又怎会赶超自我呢?连自己都超越不了的人会有信心超越别人吗?不能超越自己和别人的学生算得上真正的第一吗?……”在我的教育和鼓励下,该生从此变得乐于助人,懂得了公平竞争的道理,和同学的关系也得到很好的改善,成绩也不断进步。可见,心理问题并非一定要专家才能解决。教师只要注意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与修养,讲究辅导艺术,用爱心倾听,耐心引导,自信面对,那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端正的名利观和考试观、正确的学习归因、健康平稳的心态、强烈的求知探索欲、饱满的热情与信心,并不是一件大难事。

广告资讯:QQ:72180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