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无法速成
近几年,不少学校开设了一些情商课程。但很多家长和学校把情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只要开设一门“情商”课程,就能提高学生的情商。
不只是就业,其实,情商因素的影响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2013年11月18日凌晨,成都某高校大二女生寝室内,小婧因不满室友关灯的举动,与室友小佳发生争执,小婧操起锐器向小佳刺去,导致小佳10余处被划伤,而小婧也面临着法律的制裁。
从马加爵杀人案到复旦投毒案,这些“同室操戈”的悲剧,让“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等网络语流行的同时,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当今大学生“高智商低情商”的负面评论。
“这些案件虽然发生在大学里,但我们绝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高校,难道我们的家庭教育、基础教育就没有责任吗?”罗贤说,“我们的孩子都是带着茫然考大学的,老师和家长只负责把学生往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只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哪还有心思去管情商教育?”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也认为,高校频发大学生伤害事件,说明当今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情商教育。但他同时也强调,“不仅大学缺乏情商教育,应该说,情商教育在我国长期被忽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总把智商培养置于优先位置。”
张怡筠表示,现在“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抗挫折能力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懂得分享和沟通,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于是发生类似极端事件,也就不足为奇。“要避免悲剧的发生,就要注重情商教育,而且要从娃娃抓起。”
可喜的是,近几年,家长和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不少学校也与时俱进,开设了一些情商课程。
但同样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家长和学校把情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只要开设一门“情商”课程,就能提高学生的情商。
“确实,对于情商比较低的孩子,短期的课程训练可能会有强化作用,会带给他们认知结构的改变、观念上的冲击,使情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管理部主任王海勇表示,情商教育,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有教育专家指出,如果不改革教育体制,改变教育理念,增加再多情商课也无济于事。他认为,“这是一种课程依赖,哪里出了问题,马上想到开课程补救,不寻找问题根源,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
对当今情商课程大行其道的现象,中国教育报刊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赖配根认为,比情商更重要的是情感。“教育拒绝速成,教育没有捷径,尤其是在情感、道德、精神方面。企望以朝夕之功,训练提高所谓的情商,从而解决道德情感问题,这与利用培训机构训练孩子提高考试分数的思维方式又有何异?”
罗贤也认为,“情商不是教出来的,天天圈养着,上多少情商课都没用。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换位思考等,老师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实践,不禁锢他们的思想。”
“情商教育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想在短时间内速成高情商是非常困难的。”罗贤介绍说,高情商的培养需要长期社会经验的积累,最重要的还是在平时。她提醒家长,“在孩子的情商培养中,家长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家长的充分参与才是孩子情商提高的根本所在,否则,再多的专业培训也没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资料及相关图片转载自互联网,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其观点、言论、主张等均属其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可以向本站提交权利人身份证明材料及可以说明版权所有者情况的材料,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对其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