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更名后去掉了专业名称,许多大学校名过于“大而皇之”,不仅没有体现大学所在的地域特色,也失去了大学过往的专业特色优势。例如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长安大学,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更名为北华大学,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合并更名为长江大学,中南工学院、衡阳医学院等合并更名为南华大学。
但是,许多高等学府之所以愿意“舍身”合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只有几个同城的小高等院校合并在一起,其的教师人数,硕士点数量往往才能符合教育部“晋升”大学的“硬杠杠”,这也导致许多小“学院”不得不抱团更名成大学,合并更名,成了“晋升”大学的捷径。而考生们也会认为,这些院校已经符合了大学的办学标准,自然前来投考。
为了防止高校更名过于离谱,教育部规定,高校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但这却依然无法阻挡更多超过学校实际规模、令人大跌眼镜的校名层出不穷。
有人欢喜有人愁
许多高校不仅热衷于更改自己的校名,还乐于更改下属院系的名称,而这样的改动则相对于改校名来说容易许多。有在高校从事招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改校名的动力通常来自于校方,因为更改学校名称可以招徕生源,但更改院系名称的动力则来自于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因为如果院系名称设定不好,他们在找工作写简历的时候就会遇到困扰。
一名在某地方院校学新闻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就读大学时,所在的专业隶属于该校的“人文学院”,上学四年里,他和同学们一直希望自己的学院改成和新闻有关的院系名称,但却迟迟不见动静,以至于经常有亲戚朋友把他的学校误解成“人文大学”。
更为尴尬的事情出现在毕业的那一年,“用人单位一看到我的简历,就以为是二级学院的三本学生,其实我们明明都是过了重点线考进来的正式生。”后来,这名学生就只在自己简历里面写成“新闻传播系”,而非“人文学院”。毕业之后,他原先所在的学院如愿更名,自己也如释重负,“总算以后不用解释那么多了,也希望学弟学妹们以后找工作不会再碰钉子了。”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