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高校热衷“改名换姓” 新瓶装旧酒还是升级换代?

2013-02-22 11:22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高校热衷“改名换姓”

  “新瓶旧酒”还是“升级换代”

  日前,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医学院副教授刘远明对外透露,广州医学院将正式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据介绍,这也是继广州大学后,广州第二所市属高校戴上“大学”头衔。无独有偶,浙江省也有三所院校改名升级,浙江财经学院、温州医学院、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升格后,将成为“浙江财经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院”。

  新的一年刚开始,众多高校就掀起一股改名的热潮。据统计,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因各种原因更换校名的高等院校达到三百多所,高校名录中有七分之一的大学变成了“新面孔”,其中不少是“学院”改“大学”。中国大学为何频频更名,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真的“升级换代”,更名的背后有怎么样的玄机?

  地方院校热衷戴上“大帽子”

  在这个寒假,回到山东老家过年的大学一年级新生孙立和家人作了一番长谈,决定退学复读。与半年前家里人欢天喜地设宴送他上学不同的是,孙立的脸上一片愁云惨雾,他报考了西部某理工大学,读物理专业,“到了这所学校,才发现它的理科专业教学水平太差,也没有好的实验室设备,老师讲课就是照本宣科”,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当地一所机械学院,除了机械专业,别的专业水平都一般,“当初报名时就看重学校听着挺响亮的牌子了,进去读之后才发现就是个错误的选择”。

  地方院校戴上“大帽子”,“学院”改“大学”,成为高校改名热中的一支庞大的队伍。孙立就读的这所学校就在前几年如此“改头换面”的,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专家建议填志愿应留心改名高校的“前世今生”。

  那么学院和大学到底有何异同?根据教育部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学院和大学主要体现在办学规模的不同,规定“称为学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换言之,就是大学一定要比学院大,而学院一旦符合大学的条件,则可以获得“晋升”。当然,艺术和体育院校不受此限制。

  “学院”和“大学”的区别还在于其它教学资源的多寡。学院要求有专任教师280人以上,研究生学历教师不低于三成,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不低于三成,正教授至少10人。而大学则要求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例达到半数,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要达到两成,对于教授的人数要求则更为苛刻,要求有400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其中正教授不低于100人。

  除此以外,学院若想晋级为大学,还要在科研经费、科研成果、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硕士点数量上达标,并且还得连招五届硕士生。

  与中国的“学院”、“大学”不同,国外高等院校并无此严格区分,一些世界名校依然顶着“学院”的牌子,如麻省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

  利益的诱惑是惊人的

  学院一旦更名为大学,其背后的利益诱惑是惊人的,不仅相应的行政级别可能因此获得提升,新换的校名也能吸引更多学生报考。不少本来已经是“大学”的高等院校,也争相改名。如北方交通大学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一字之差,却突出了大学地处首都的优势。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大学”的行政级别通常会略高于“学院”,因为更名后的院校,在资金拨付和人事等方面将有更大优势,“一般大学通常为正厅级,但学院往往是副厅级,大学校长开会时候可以和地级市的市长‘平起平坐’,但学院的院长只能对等到副市长那里去,话都说不上。”

  而不少大学会在更名时,可以将其原有的专业名称模糊化,一方面是为了突出自己已经是综合大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去的“矿业”、“轻工业”、“冶金”等名字太土,怕招不到学生。不少冠名为“某科技大学”的院校前身都是专业的工科学院,如天津科技大学前身为天津轻工业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前身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前身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1 2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