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倡导效果不显著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贺阳2009年带队在北京4所高校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其调查结果显示,在对319名大学生进行的基础语文知识测试中,约70%的大学生成绩不足70分;在74篇书面作文中,49篇存在行文格式问题。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秉琦曾对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大致判断,他在西安5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本科生中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语文听、说、读、写基础能力评价均不高,尤其在“说”和“写”的能力上,普遍显得信心不足。其中,认为自己“说”差的人占48.4%,认为自己“写”差的占64.5%。
其实,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并多以公共基础必修性质为主。
新中国的大学语文教育始于1978年,恢复高考后,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与复旦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倡导下,大学语文课程在全国各高校中逐步恢复设立,但并未引起重视。1996年,原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求,“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要为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把这门课程的建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此后,开设大学语文的高校日益增加。
由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文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洪教授2006年所组织的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的调查显示,在100所大学里,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有88所,其中,开始5年以内的30所,5~10年的13所,10~15年的6所,15~20年的3所,20年以上的14所。在学校类别里,综合性院校和文科为主的院校里,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的有53所,理工科和其他为主的院校里,只有9所。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要求大学语文列入必修课,并明确规定: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然而,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大学语文,其效果并未显现。
在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理工类高校中,华中科技大学属异类。199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两年后,他在全校推行文科生学一年高等数学、理科生每年都要考大学语文的制度,而从1998年起,他要求他的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否则不接受其论文答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