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在执行中打了折扣
“现在高校里职称评定、晋升,学术成果是必选项,跟发论文是一个道理。”陈敢就职于北京某知名高校出版社,他这样解释为什么学者、教授们是如此看重学术著作的出版。
陈敢向记者介绍,出版社原则上有一套比较严格的出版制度,比如“三审三校”制度:书稿到达出版社后,经历初审、复审、定审三次审查,才会被出版社立项出版。他同时又承认,“制度有了,但是很多出版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都打了折扣。”
他举例,很多学者都将调研报告作为项目结题,以学术著作的形式出版,所用经费划归到项目资助资金中。有的学者为了出书,甚至自掏腰包。这些人为了能够出版,找人说情、托关系,是很常见的事情,有一些学者从出版社订购三五千册教材,以此作为交换,让出版社出版一本自己的学术著作。陈敢说,用这些方法出版的学术书籍,如果严格执行出版制度的话,很多都很难出版。
记者随后联系到一家民营的出版公司,这家以出版计算机和旅游类畅销图书出名的公司告诉记者,他们也能出版学术著作。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他们能够从所挂靠的出版社得到书号,并利用这些书号出版计算机或者旅游类的学术书籍,条件是需要作者自费出版。
陈敢介绍,这种书号买卖的行为分两种情况,一类是出版社和有声誉的图书出版公司合作,审编人员均是出版社的专业人员。另外一类虽不常见,但也不排除,就是民营公司从出版社购买书号后,审编都不经出版社。
李霞告诉记者,一本学术著作出来之后,作者首选的出版社是如商务印书馆、三联这样的大社,如果达不到这些出版社的标准,作者会退而求其次,直到把书出版为止。在一些不规范的出版社那里,即便是这本书学术价值、市场口碑均不佳,但是只要“有钱就能出得去”。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