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岂能当奖品 国外事例引反思
奥运冠军喜获文凭,大学的花名册上多了个明星校友,但在这看似“双赢”的结果背后,却让人不能不对文凭成为奖品这一现象心生忧虑。
我国因为体育体制原因,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早早就失去了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国家设立的为优秀运动员提供免试就读大学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补运动员早年文化教育荒废的缺憾,有利于运动员在退役后更好地走向社会,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这一政策的最重要价值正是运动员接受教育的过程。但真正的情况是,许多运动员没有感受过一天的大学生活,也达不到应具备的学识水平,却在挂了几年某大学学生的头衔后,和普通学生一样拿到了毕业文凭。早几年,奥运冠军杨威和刘国正都曾因“超学时”被大学清退,但最终还是顺利地拿到了其他大学的毕业证书。
而在国外,优秀运动员以竞技体育专才的身份被招收进大学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学校因为优秀运动员的知名度就对其降低学业要求的例子却几乎没有。有一个例子值得很多中国高校反思:德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巴拉克,在2004年向科隆体育学院递交过攻读体育管理学研究生的入学申请,却被科隆体育学院拒绝,因为科隆体育学院认为,依照巴拉克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量和比赛任务,他不可能同时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业。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