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拒稿率达9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介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仍较低,在中国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35%以上是零被引论文,也就是说,这些论文从未被引用过1次。
英国自然出版集团执行主编Veronique Kiermer和美国《科学》杂志亚太分社主编Richard Stone在访问中国时都谈到,中国学者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发表量近年来呈现激增趋势,但优秀的论文凤毛麟角。Richard Stone说,《科学》杂志对论文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只有拥有真正价值,并在某些领域改变人们思想的科研论文才会被发表,其中瑞士的用稿率最高,而中国论文的拒稿率非常高,为98%。
人才选拔模式是内因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曾多次“炮轰”过我国科技论文现状,他认为,论文数量与质量没有同步,两者之差越大,问题也越大,中国当前科学基础不够坚实,发展水平低于世界先进、低于历史纪录、低于经费增长、低于公众需求的水平。
饶毅说,若论重要论文,中国目前可能还不及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他在海外求学,日本科学家已取得了4至6个诺奖级的成果,而中国诺奖级的成果要追溯到几十年前青蒿素这样的原创成果,就生命科学而言,中国目前的科研地位大约相当于1910年左右美国在全球所处的地位。
有专家认为,我国科研数量增长的背后是一种唯论文是举的人才选拔模式,北京大学吴明教授表示,搞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但现行的评估体系下,只能用论文数量来评估,这种生硬的评估体系,也造成了人们对论文的追逐,甚至不惜造假,片面地追求数量最终影响到质量,“你天天拼命地写论文,成果还没出来就急于发表,导致这浮躁的习气日益盛行。”蔡文清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kaowenkaoli.com"、"考文考理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考文考理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