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教育新闻 >

为什么“为升官发财上大学”?(2)

2012-09-24 14:45 来源:【考文考理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再看“发财”,同样也是如此。比如,大量高校教师尤其教授博导等名师高度“老板化”——“许多大学教授都积极找课题、办公司、跑项目、要经费”。再如,为追逐现实利益,一些大学热衷于为富豪量身订制“批发”真的假文凭、假学位;高校职称评选“开房收钱”沦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无疑,相比学生心中的“升官发财”观念,大学“升官发财”倾向,无疑更加明显。

相关报道>>高校校长勉励新生 拒绝科学研究中的“愤青”   
相关评论>>中国青年报:“为升官发财上大学”未尝不可 
相关评论>>为何上大学,不用纠结“升官发财” 

  现实中,功名化的教育价值观产生了诸多扭曲的现象。在我国,家庭带给个人的利益最大,影响也最深。传统教育中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的深层次动力就是光宗耀族、光耀门庭。到了现代,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在潜意识中拥有无法消除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情结,希望子女或成大人物,或有大收入、大成就。实事求是地说,这种期待含有家长的教训和经验在里面。在当下社会,评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越来越简单化,评价标准逐渐趋向单一化,不是看他有没有权,是不是当官、当公务员,就是看他有没有钱,有多少钱、有多少房子和车子,只要是有权有钱的人就是成功人士,至于有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有没有从事违法乱纪的活动,有没有违反社会公德,这些都不作为成功的评价标准。这样错误的成功观导致很多青年人盲目的追求财富和权力,一心投入到财富的打拼和权力斗争当中,甚至广大家长和老师就教育年轻人以此为奋斗目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的“40岁赚不到4000万别说是我学生”的成功论和当下很多年轻人充当“考碗族”扎堆报考各级公务员就是典型例证。

  这样的教育现状至少有两重弊端值得重视,一是知识本位的教育方式重成才的教育而忽视了成人的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背道而驰。由于它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因而不可避免地使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灌输方式的落后教学方法大行其道。二是不断加重青少年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导致受教育者发展的全面性缺失与个性畸形,不利于甚至是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面对现实,我们的教育,实在很无奈!

  大学是否去省思过此种“致命的庸俗”是如何产生的呢?除却整个社会的实用主义心态侵蚀外,大学本身是否助推了“升官发财”理念的流行?大学要教人不要“升官发财”,自己恐怕就得身先士卒。教育去行政化困难重重,教授、导师都在争“官”,难道“己之所欲”就要忽悠别人不去争取?至于高校的逐利表现,已经罄竹难书、俯拾即是,教给学生合理合法“发财”的理念与本领,比讳言“利”字更现实吧?我以为,大学与其教学生鄙视升官发财,不如教育学生必须通过合法、正当的途径升官发财;升官之后要廉洁自律、服务于民,发财之后要遵纪守法,履行作为富人的社会责任。我想,这样的教育对学生、对社会也更有意义。

广告资讯:QQ:721800272

相关报道